不是因公至,何知此境仙。
奇峰争插汉,秋水远浮天。
老衲藏深峪,疏钟出曙烟。
到来心境寂,觅胜且流连。
不是因公至,何知此境仙。
奇峰争插汉,秋水远浮天。
老衲藏深峪,疏钟出曙烟。
到来心境寂,觅胜且流连。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诗人偶然造访五峰山所见的仙境般景色。首句“不是因公至”,透露出诗人并非出于公务而游历此地,而是偶然间发现这片人间仙境。接着,“何知此境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惊叹与敬畏,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接下来的四句“奇峰争插汉,秋水远浮天”,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五峰山的壮丽景象。奇峰林立,直插云霄,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秋水则在远处与天空相连,形成一幅辽阔无垠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山的雄伟和水的浩渺,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老衲藏深峪,疏钟出曙烟”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山中的僧侣生活。深谷之中隐匿着修行的老僧,晨钟暮鼓在薄雾中回响,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最后,“到来心境寂,觅胜且流连”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感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于是决定在此停留,细细品味这胜景的美好。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心灵的净化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五峰山初秋时节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由外在景致引发的内在情感变化,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侯景沦江左,湘东复有梁。
经纶钟厄会,祸乱发诸王。
忍死瞻姑熟,寻戈起岳阳。
车书千里蹙,符数百洲亡。
二主非神武,开基挟北强。
中兴乖晋睿,惭德肖吴光。
历闰天馀气,蛙鸣井底乡。
快心真噬腊,覆手已牵羊。
臣妾随三纪,圭裘隘一方。
故都终契阔,宗祀各悲凉。
双冢留衰楚,遗孙盛有唐。
神灵依古刹,云木抱回冈。
野火穹碑断,秋风蔓草黄。
樵童雍门叹,穗帐魏台荒。
天地双车毂,兴亡一酒觞。
冥然无足吊,幽思漫徜徉。
君看飞雪竞翩翩,云将争驱正著鞭。
人望已酬残腊后,物华兼值早梅天。
招沽北掾输平日,走马西州忆少年。
漏屋旋消濡弊褐,破窗穿过湿馀笺。
蹄涔易见真洼满,粪土难辞伪色鲜。
席户冷灰人削迹,朱门热炙客摩肩。
纷纷万事还如此,寂寂幽怀尽舍旃。
流水明中争趁月,断鸿深处独藏仙。
谁家渔棹空闻笛,何处樵村只见烟。
最好耕农相贺了,牛衣醉卧夕阳田。
苒苒庭下槐,苍苍山中桧。
臭味久矣殊,荣枯莫相待。
胡为寓形生,曾不异风概。
擢干初无根,交阴忽成籁。
死生诣胶漆,幼壮姿姿态。
本同非不佳,末异终恐害。
吾意造化巧,淫乐为狡狯。
玩此三公才,比之女萝辈。
不然世俗薄,苟合耻刚介。
妄彼特立姿,乐附柔弱类。
谁能极物理,且以嘲大块。
陶冶如吾言,庸庸亦何怪。
元龙湖海士,固有湖海气。
自卧百尺楼,群儿仆诸地。
大贤资远到,高节迈一世。
四野为户庭,九河乃衣带。
灵机有时屈,英识岂独闭。
蛟龙随波游,耻与鱼鳖计。
击剑歌商声,捐书谢俗议。
功名留当年,异代见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