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与石渠并,又疑金匮存。
晒书天象切,浴砚海光翻。
我老行罢读,君材重细论。
犹言无一字,大道始归根。
应与石渠并,又疑金匮存。
晒书天象切,浴砚海光翻。
我老行罢读,君材重细论。
犹言无一字,大道始归根。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叶适创作的《沈氏书堂》。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以及他对于深邃学识的追求。
"应与石渠并,又疑金匮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典籍的敬仰和怀疑,"石渠"和"金匮"都是古代藏书的地名,暗示着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与古代相比,同时也表现出对于这些典籍是否真实存在的质疑。
"晒书天象切,浴砚海光翻。"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研读书籍的情景,"晒书"指的是将书籍拿到阳光下阅读,而"浴砚"则是用水洗砚台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勤奋学习和思考的态度。
"我老行罢读,君材重细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意,同时也在向对方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和深入讨论。
最后两句"犹言无一字,大道始归根。" 则是对知识追求的一种总结,认为真正的大道或者真理,并不在于文字的多寡,而是在于回归到最根本的地方,这也是诗人对于学问深度和内涵的一种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书籍和学习的描写,以及对知识真谛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