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怀诗饼师毕叟》
《八怀诗饼师毕叟》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日落散乡塾,牵狗空庭嬉。

叟频携饼来,似怜小官饥。

叟年七十九,制饼觅微利。

健脚同少年,须眉古和气。

三日叟不来,鱼肉亦不甘。

索得阿母钱,趋向门前探。

门前闻饼香,叟来小官喜。

叟死竟不来,小官泪瀰瀰。

小官今有儿,儿顽如昔时。

出入索饼尝,忆叟为此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饼师毕叟与一个小孩子的温馨互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人情味。

首句“日落散乡塾,牵狗空庭嬉”,描绘了日落时分,乡村塾舍散学后,孩子们牵着狗在空旷的庭院中嬉戏的场景,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接着,“叟频携饼来,似怜小官饥”,描述了老饼师毕叟经常带着自己做的饼子前来,似乎是为了照顾这个小孩不感到饥饿,体现了毕叟的善良与关怀。

“叟年七十九,制饼觅微利”,点明了毕叟的年龄与职业,他通过制作饼子谋生,虽然微利,但足以维持生活,也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健脚同少年,须眉古和气”,通过对比毕叟的健壮步伐与年轻人相似,以及他和蔼可亲的外貌,展现了毕叟虽年迈但精神饱满的形象。

“三日叟不来,鱼肉亦不甘”,表明了小孩对毕叟的期待与依赖,即使只是普通的饼子,也让他感到满足,突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

“索得阿母钱,趋向门前探”,描述了小孩为了得到更多的饼子,向母亲要钱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与对饼子的喜爱。

“门前闻饼香,叟来小官喜”,当小孩闻到饼香,得知毕叟来了,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

最后,“叟死竟不来,小官泪瀰瀰”,表达了当毕叟去世后,小孩再也无法得到饼子的失落与悲伤,以及对毕叟的深深怀念。

“小官今有儿,儿顽如昔时。出入索饼尝,忆叟为此诗”,结尾处,小孩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像他一样顽皮,每次出门都会寻找饼子品尝,以此回忆起毕叟,延续了这份温暖的记忆。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人与人之间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充满了生活的温情与哲思。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钱秀才索诗用韵酬之

新诗字字脱埃尘,几效中郎叹受辛。

他日合为仙桂客,此时何愧布衣身。

更无狐貉原非耻,直有箪瓢不是贫。

雾豹南山饥不下,未惭尺蠖解求伸。

(0)

用韵谢越帅程给事

大屏元侯重荐论,自惭蹇浅匪多闻。

已当壮齿逢清世,敢向南山恋白云。

宴以笙簧终永日,宠将珠玉焕新文。

愿凭陶铸冲天去,黄阁门前拜使君。

(0)

送湖南提刑安学士·其一

洞庭六月暑风长,使者征帆挂短樯。

汲引津途多肉食,追随行路有壶浆。

南洲自恋涵濡德,北阙方思献纳良。

更识高门延庆事,綵衣新有桂枝香。

(0)

和光道元日书事二首·其一

芜城池苑尽荒残,春到长思竞秀山。

谷口风和莺已出,天南日转雁初还。

千家帘幕峰峦上,百里笙歌水竹间。

记得当年行乐事,韶光不放片时閒。

(0)

大臣荐对诗

笏引上天梯,鞘鸣奋地雷。

谁云天尺五,亲见玉皇来。

(0)

德章寺

我行蕲州城,东望黄梅山。

谓言一驿地,何时可跻攀。

今日复何日,篮舆到山间。

林开德章寺,岫幌青云关。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