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痕染露。占曲渚遥滩,惯宿鸥鹭。
冷穗蘸霞,密缀星星红黍。
远遮一片渔矶,相映水荭摇暮。
秋容好,江楼望,时有人吟苦。依依送别南浦。
似那日秋娘,香泪凝聚。最惜雁风吹老,渐点芦絮。
雨后半倒凉枝,碎洒钓篷移处。
波浪起,烟丛系船且住。
翠痕染露。占曲渚遥滩,惯宿鸥鹭。
冷穗蘸霞,密缀星星红黍。
远遮一片渔矶,相映水荭摇暮。
秋容好,江楼望,时有人吟苦。依依送别南浦。
似那日秋娘,香泪凝聚。最惜雁风吹老,渐点芦絮。
雨后半倒凉枝,碎洒钓篷移处。
波浪起,烟丛系船且住。
这首清代李符的《露华·和竹垞赋水蓼花》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水图。开篇“翠痕染露”四字,以生动的颜色描绘了清晨露水打湿蓼花的情景,显得清新自然。接着,“占曲渚遥滩,惯宿鸥鹭”写出了水蓼花生长在偏远的水边,常有鸥鹭栖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态环境。
“冷穗蘸霞,密缀星星红黍”描绘了蓼花穗头沾染晨霞,犹如点缀着点点红色的谷物,色彩斑斓,富有诗意。接下来,“远遮一片渔矶,相映水荭摇暮”描绘了远处的渔矶与近处的水荭相互映衬,随着傍晚的来临,水荭轻轻摇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秋容好,江楼望,时有人吟苦”表达了诗人站在江楼上欣赏这美景时,感受到的淡淡离愁,以及偶尔听到的游子低吟,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下片“依依送别南浦”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将秋娘的眼泪与雁阵、芦絮相结合,展现了秋天的凄凉。
“最惜雁风吹老,渐点芦絮”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雁阵的离去象征着季节的更迭,而芦絮的飘落则暗示着岁月的无情。“雨后半倒凉枝,碎洒钓篷移处”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凉枝倾斜,雨滴洒落在渔舟上,增添了画面的湿润感。
最后,“波浪起,烟丛系船且住”以自然景色收束全诗,波浪起伏,烟雾缭绕,诗人似乎在劝说船只暂且停泊,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细腻地描绘了水蓼花的秋日风情,寓含了人生的离合悲欢。
若耶溪头鲁太史,乌帽白栏钓秋水。
面朋面友生不喜,挥杯劝影破屋底。
磨碣之宫穷鬼止,奴仆隶之得无死。
齑粥一杯课儿子,就我移家万山里。
赠我藏书娱暮齿,为我竖义抉精髓。
令我老学有端委,吾怀此老五十矣。
我同季老皆老耳。
韩侯之族世所悲,韩侯有儿人莫知。
我今痛饮淮阴市,请为君歌《韩侯儿》。
侯昔钟室衔冤日,小儿三岁谁能匿。
有客毅然窃负逃,密以情探萧相国。
相国闻之惊且忧,为言关陇不可留。
作书授客使入海,南粤赵佗堪与谋。
赵佗夙与萧韩善,养儿成人延一线。
去韩之半改姓韦,子孙渐繁满乡县。
因之世世为土官,魏晋以后休隐瞒。
萧相前书赵王册,刻诸金石永不刊。
韩襄毅公曾有说,乍闻此事叹奇绝。
其客姓名虽不传,自与程婴比风烈。
钓台之下淮水奔,我来泊舟先怆魂。
千古英雄有本色,死生贵贱何足论。
要知吕亡汉亦灭,韩侯血食至今存。
《韩侯儿》【清·方文】韩侯之族世所悲,韩侯有儿人莫知。我今痛饮淮阴市,请为君歌《韩侯儿》。侯昔钟室衔冤日,小儿三岁谁能匿。有客毅然窃负逃,密以情探萧相国。相国闻之惊且忧,为言关陇不可留。作书授客使入海,南粤赵佗堪与谋。赵佗夙与萧韩善,养儿成人延一线。去韩之半改姓韦,子孙渐繁满乡县。因之世世为土官,魏晋以后休隐瞒。萧相前书赵王册,刻诸金石永不刊。韩襄毅公曾有说,乍闻此事叹奇绝。其客姓名虽不传,自与程婴比风烈。钓台之下淮水奔,我来泊舟先怆魂。千古英雄有本色,死生贵贱何足论。要知吕亡汉亦灭,韩侯血食至今存。
https://shici.929r.com/shici/VqWKyad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