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侍立南薰殿,圣主从容正开卷。
内臣如鹄拥图书,诏许近前曾一见。
玉躞金题照眼新,三王二李迹未陈。
妙笔森芒洞冥漠,乃知今人非古人。
归来三叹北窗下,开屏见此新图画。
流淙百折挂石梁,古木寒松势相亚。
木末何人一草庐,山泉之人昔所居。
鸿胪寺里晚朝下,对此高堂心郁纡。
华亭柳湖眼中见,武陵桃源路岂殊。
老夫曾住康王谷,五老香炉映飞瀑。
乱来井臼今可存,因尔高歌望黄鹄。
日长侍立南薰殿,圣主从容正开卷。
内臣如鹄拥图书,诏许近前曾一见。
玉躞金题照眼新,三王二李迹未陈。
妙笔森芒洞冥漠,乃知今人非古人。
归来三叹北窗下,开屏见此新图画。
流淙百折挂石梁,古木寒松势相亚。
木末何人一草庐,山泉之人昔所居。
鸿胪寺里晚朝下,对此高堂心郁纡。
华亭柳湖眼中见,武陵桃源路岂殊。
老夫曾住康王谷,五老香炉映飞瀑。
乱来井臼今可存,因尔高歌望黄鹄。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创作的《山泉隐居图》。诗中描绘了诗人观赏一幅山泉隐居图的场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画面中的宁静与深邃。首句“日长侍立南薰殿”暗示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回忆,而“圣主从容正开卷”则暗指皇室文化氛围。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画卷,赞美图书的精致和历史的痕迹,“玉躞金题照眼新,三王二李迹未陈”,流露出对古代文人的敬仰。
“妙笔森芒洞冥漠”一句,高度评价了画师的技艺,认为其能超越时空,展现不凡的艺术魅力。诗人感慨“乃知今人非古人”,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精神的认同。在欣赏完画作后,诗人回到现实,在北窗下三次感叹,眼前的新图画让他联想到自然山水的幽静和隐逸生活。
“流淙百折挂石梁,古木寒松势相亚”描绘了画面中的山水景致,给人以清凉之感。诗人想象画中人物居住的草庐,以及山泉隐士的生活,引发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华亭柳湖眼中见,武陵桃源路岂殊”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向往,暗示了他对理想化生活的追求。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曾居住过的康王谷,以及那里的瀑布和五老峰,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战乱之后,他仍能从画中找到慰藉,高歌寄情于黄鹄,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品格。整首诗情感丰富,寓言深远,是对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独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