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古城。
莫羡居者闲,冢边人已耕。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古城。
莫羡居者闲,冢边人已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清晨续上残梦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首句“马上续残梦”表明诗人在骑行中,不禁回想起昨夜未完的梦境,这个梦似乎与现实交织,难以割舍。紧接着,“马嘶时复惊”则透露出旅途中的突然惊吓,可能是因马嘶叫声而引起的心绪波动。
“心孤多所虞”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这份忧虑如影随形,不仅伴随着他的旅程,也折射出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接下来的“僮仆近我行”则是对陪同者的描述,僮仆作为古代的仆从或奴隶,他们紧跟在诗人身边,形成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景。
“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古城”中,“栖禽”指的是栖息的鸟儿,夜幕未褪时尚未分飞,这不仅描绘出清晨宁静的景象,也强调了时间的早晨和空间的孤寂。与此同时,“落月照古城”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渲染,将读者带入一个被月光洒满,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中。
尾联“莫羡居者闲,冢边人已耕”表达了诗人的深意。这里的“莫羡居者闲”告诫人们不要羡慕那些平静无忧的人,因为生活中的忙碌与劳作才是真正的生命状态。而“冢边人已耕”则描绘出农民在陵墓旁辛勤耕作的情景,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生者应有的责任和努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鲜明的意象描写以及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生命体验。
池上溶溶浮暖日,野鹅无数自相于。
谋生迹与风波密,择地心将网弋疏。
毛羽鲜明疑振鹭,声鸣和好似关雎。
应怜豢养轻身者,只直羲之数纸书。
不浓不淡烟中树,如有如无雨外山。
尺素展看空想像,何由身著画图间。
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
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
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
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