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骇花飞春事无,扇罗又见内家姝。
昆虫草木端平画,不是豳风七月图。
蝶骇花飞春事无,扇罗又见内家姝。
昆虫草木端平画,不是豳风七月图。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马麟长春蝶并杨太后扑蝶图二小幅成一卷》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首句“蝶骇花飞春事无”写出了春天里蝴蝶翩翩起舞,花朵随风飘散的场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蝶骇”二字也暗示了某种动态和瞬间,可能意味着蝴蝶被突然惊动。
次句“扇罗又见内家姝”则转向了画面中的主角——杨太后,她手持扇子,优雅地参与其中,捕捉这一刹那的春光。"扇罗"一词,既描绘了扇子的轻盈,也暗指太后的身份地位。
第三句“昆虫草木端平画”进一步赞美了画家的技艺,他将自然界的昆虫和草木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同静止的画面一般。“端平”二字表达了画面的和谐与平衡,显示出画家对细节的精准把握。
最后一句“不是豳风七月图”以对比的方式,指出这并非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所描绘的秋季景象,而是春天特有的生机盎然。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画家精湛技艺以及春天美好时光的赞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描绘了画面的视觉美,又融入了对历史人物和季节特色的联想,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艺术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老夫暮倚襟江楼,青山西来当屋头。
白云洗空凉雨过,明月不随银汉流。
槐里弟兄交有道,季方更比元方好。
敲门蹋月夜相过,玉树清风满怀抱。
笑呼麻姑青玉浆,仰天邀月月在觞。
须臾各饮数十月,月复挂在天中央。
伯也尊前重告别,明日放舟东入浙。
我身愿为帆上云,我心愿作杯中月。
云随帆去不相离,月落杯中时见之。
画舫西湖载歌舞,荷花杨柳总相思。
老我不归今四夏,近闻湖上多清暇。
竹雪能临内史书,武唐解写王维画。
故人东老最工诗,兴绕南枝与北枝。
若见诸贤烦问讯,梁园词客待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