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别家后,不免泪沾襟。
芳草千里路,夕阳孤客心。
花飞当野渡,猿叫在烟岑。
霄汉知音在,何须恨陆沈。
知君别家后,不免泪沾襟。
芳草千里路,夕阳孤客心。
花飞当野渡,猿叫在烟岑。
霄汉知音在,何须恨陆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知君别家后,不免泪沾襟"表达了诗人在得知朋友要离开后的悲伤心情,泪水涟涟,难以自已。这两句通过强烈的情感起始,为整首诗设定了一种离别的忧郁氛围。
接着的"芳草千里路,夕阳孤客心"则是对即将远行朋友所面临景象的描绘。这里的"芳草"和"夕阳"都是常见于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代表着春天的美丽与日暮时分的寂寞。而"千里路"和"孤客心"则增添了一种旅行者孤独无伴、面对漫长旅途的心境。
第三句"花飞当野渡,猿叫在烟岑"中,"花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这里并没有欢快的情绪,而是与即将离去的朋友相结合,显得更加凄凉。"猿叫"则增加了一种荒凉、寂静之感。
最后两句"霄汉知音在,何须恨陆沈"中,"霄汉"指的是高远的天空和浩瀚的大河,这里用来比喻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如同天地一般不可分割。"知音"则是指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彼此心声的人。在这种情感基础上,诗人表达了即便是朋友远去,也不必有过多的忧虑,因为真挚的友情不会因为距离而减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递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之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空间的深厚情谊。
谷以虚而应,乐以虚而出。
妇姑时勃蹊,作室坐自窒。
天地犹橐籥,用固不能屈。
学而不见道,方寸等暗室。
谁知道集虚,通一万事毕。
推此以游世,于道乃其一。
异哉子章子,妙悟造理窟。
何止学美身,虚静了不汩。
愿君师心斋,守此能勿失。
室以虚生白,水以止鉴物。
此意似太漫,未免遭骂诎。
我亦取斯言,聊用自湔拂。
李渤筑长堤,三千五百尺。
为我绝平湖,遂识柴桑宅。
高人淡无营,小室自生白。
倚壁横两床,并坐可四客。
时闻苍蝇馆,不厌蜗牛馘。
谁知湖尾山,抱负萦水石。
繁阴庇芳姿,收拾在几席。
天地本高明,胸次有宽窄。
固应世外境,颇与俗眼隔。
我欲为君留,雨意良霂霢。
对眠分小窗,夜语要剧会。
须臾携被来,更待风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