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石峨峨象翠微,远山魂梦便应稀。
从教藓长添峰色,好引泉来作瀑飞。
萤影夜攒疑烧起,茶烟朝出认云归。
知君创得兹幽致,公退吟看到落晖。
叠石峨峨象翠微,远山魂梦便应稀。
从教藓长添峰色,好引泉来作瀑飞。
萤影夜攒疑烧起,茶烟朝出认云归。
知君创得兹幽致,公退吟看到落晖。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自然风光画卷。"叠石峨峨象翠微"中,"叠石"指的是层层叠加的岩石,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雄伟,宛如翠绿色的屏障,似乎与天相接。紧接着的"远山魂梦便应稀"则描绘了远处山峦给人以灵魂深处的遐想,使得人们的心灵在这幅画面中迷失,也似乎变得淡薄而模糊。
"从教藓长添峰色"一句,表明诗人希望继续传承这种自然景观,让远处山峦的神韵与近处的竹林相互辉映,使得整个风景更加生动。"好引泉来作瀑飞"则展示了诗人对水流之美的一种向往,希望能将清澈的泉水引导成飞瀑,让声音在空中回响,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交响乐。
接下来的"萤火夜攒疑烧起"描绘了一幅夏夜萤火点点如星辰般闪烁,使人产生一种神秘与梦幻交织的情感。紧接着的"茶烟朝出认云归"则是早晨时分,茶炊冒出的烟雾在空中飘散,仿佛能引领人们去辨识那些游移不定的云彩。
最后两句"知君创得兹幽致,公退吟看到落晖"表明诗人赞美主人(柴司徒)对这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以及在主人离开后,那种悠然自得之情,能吟咏到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色。整首诗通过对山峦、泉水、萤火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灵性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主人对这份美的感悟与欣赏。
贞观圣人还紫宫,按剑欲杀田舍翁。
翁本帝仇今作辅,逆鳞易批难论功。
后闻君言心惨恻,自古君明则臣直。
直臣脱若死无辜,贱妾一身亦奚惜?
免冠再拜明主前,阴扶红日行青天。
他时拭目看陵树,不以大义亏其全。
钓鱼山前龙上天,武昌城外走蜀船。
老奸欺国驰露布,使者坐囚吞雪毡。
溃兵一夜甲填水,血污木棉花下鬼。
岂知老仙方卧游,鹤背天风扶梦起。
颓云抉月光西流,玉箫声断江声愁。
露华泣尽琼树死,广陵春色寒于秋。
百年遗赋人争重,劲墨遒毫精爽动。
节旄零落喜生还,回首江南已如梦。
花神换根春更芳,想像月色扃馀香。
楚招无人青鸟去,公不少留涕泗滂。
忠门郡城东,陈氏培世德。
一老发已苍,诸郎眉总白。
屋南规义塾,去家才咫尺。
教养酬初心,经营阐嘉绩。
蔡君忠惠孙,于焉正师席。
吟诗思不凡,讲学亦已力。
野叟闻弦歌,里人慕矜式。
浇风自此袪,古道今可即。
余生遭时艰,来作忠门客。
因缘此相值,一见如旧识。
松阴六月寒,海水一天碧。
谈交臭味同,避俗烟埃隔。
追随岂不好,聚散或难必。
共惟忠惠公,文章在简册。
勖君良匪他,愿言绍先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