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进多为蕡讼屈,薄徒苦与贺争名。
从教雪犬吠所怪,肯学秋虫鸣不平。
沙虱伺人阴发矢,虾䗫欲客化为坑。
相逢莫说当时事,说著当时尚失惊。
同进多为蕡讼屈,薄徒苦与贺争名。
从教雪犬吠所怪,肯学秋虫鸣不平。
沙虱伺人阴发矢,虾䗫欲客化为坑。
相逢莫说当时事,说著当时尚失惊。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三和(其二)》。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矛盾和不平事物的深刻批判。
“同进多为蕡讼屈,薄徒苦与贺争名。”这里借用“蕡讼”即是互相牵连的诽谤和诉讼,以及“薄徒”一词来描绘当时官场中人际关系复杂、勾结成群的情况。人们为了争取功名,不惜牺牲他人,陷入苦海。
“从教雪犬吠所怪,肯学秋虫鸣不平。”诗人通过“雪犬”和“秋虫”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就如同雪犬随声吠叫,秋虫鸣叫不息,人们对于时弊无法容忍,自然而然地发出声讨。
“沙虱伺人阴发矢,虾䗫欲客化为坑。”“沙虱”和“虾䗫”象征着那些潜伏在社会阴暗角落中,等待时机伤害他人的小人。他们如同隐藏的弓箭,随时准备射击;或是想要将别人拖入泥潭,置之于不顾。
“相逢莫说当时事,说著当时尚失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不愿意触及当前的敏感话题,即便是提起,也常常会因为太过震惊而难以自已。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