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问生涯。消受帘前绕砌花。
应是天公费裁剪,秋纱。碧绿芭蕉映著他。
春事纵繁华。□到秋深均转加。
擎露海棠娇欲语,欹斜。欲乞名师画著他。
何必问生涯。消受帘前绕砌花。
应是天公费裁剪,秋纱。碧绿芭蕉映著他。
春事纵繁华。□到秋深均转加。
擎露海棠娇欲语,欹斜。欲乞名师画著他。
这首《南乡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充满了对生命与时间流转的感慨。
“何必问生涯”,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似乎在探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暗示着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思考。接下来,“消受帘前绕砌花”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美的场景中,花儿围绕着窗前,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让人得以享受这份美好。
“应是天公费裁剪,秋纱。碧绿芭蕉映著他。”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秋天的芭蕉叶比作秋纱,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芭蕉叶的色彩与质感,也暗喻了自然界中生命的精妙与和谐。芭蕉叶的绿色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春事纵繁华。□到秋深均转加。”这一句转折,从春天的繁花似锦转向了秋天的丰富与深沉。春日的繁华虽然令人陶醉,但到了秋天,万物的成熟与丰富却别有一番韵味,展现出自然界的另一种美。
“擎露海棠娇欲语,欹斜。欲乞名师画著他。”最后两句将目光聚焦于海棠花上,海棠花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娇艳欲滴,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诗人希望有高明的画家能捕捉到这瞬间的美丽,将其永恒地留在画布上,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南乡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四季更替中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时间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嗟寒雨飘烟,衰兰泫露,故山年晚。
向虚楼倦对,城谯角起,霜林屏展。
坐惜独客悲歌,繁弦倦轸,渐催离宴。
眼底酒须醒,要看人、一舸秋潮如箭。
为想经行地,帆随雁落,梦先湘转。灵均旧日沈怨。
漠漠波尘吹换。
定忆听雨风情,剪镫吟事,人隔吴枫远。
惊飙万叶,黯淡斜阳满。
江城寒食后。倚深尊难浇,酽愁如酒。
梦迹楼台,半柳憔花悴,暗尘春绣。
坐暝层帘,重步影、红香三嗅。
金缕休催,摘索空枝,玉纤冰透。天上瑶华别久。
料抱得秦筝,艳阳弹瘦。
泪雨罗窗,有镜鸾亲见,病云眉岫。
讳说春寒,斟酌到、凭高双袖。
断送梨花空苑,东风认否。
新花改岸,颓柳通波,旧家水石依然。
小祓闻根,风泉响出琅玕。
虚堂嫩凉收雨,引秋心、催占鸥边。
供昼永、有分茶火续,选石诗镌。
晼晚年芳空惜,被绿阴狼藉,催熟金丸。
几日珍丛,南飞越鸟巢安。沧洲梦痕,何处枕屏拖。
一桁青山无路去,傍清阴、敷簟露眠。
嶕峣。单椒。诛茅。托而逃。谁招。千年故丘还其巢。
白头心事飘萧。歌且谣。把臂旧渔樵。
说此中几人我曹。令威去后,无梦归辽。
幼安涕泪,消与白衣皂帽。山有木而风号。
海有涯而波滔。思君无暮朝。心同媒何劳。
斗柄带招摇。望京楼望天泬寥。
烛花摇短夜。扑帘衣新霜,唳鸿来迓。
劝酌清吭,是未秋云鬓,泰娘声价。
掩抑弦弦,传怨入、吴兰残帕。
彩笔休辞,无数閒愁,泥他陶写。门外酸风凄射。
又送客衰兰,短亭嘶马。
换叠阳关,促翠筵圆月,背人西下。
似酒流年,禁几度、觥船狂泻。
便逐鸱夷归舸,沧江恨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