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忽似出笼樊,坐看千山绕禁垣。
溟海东来通太液,昆崙西控引中原。
且从啸月留官阁,耐可披云叫帝阍。
词客有怀能作赋,不同王粲忆乡园。
登高忽似出笼樊,坐看千山绕禁垣。
溟海东来通太液,昆崙西控引中原。
且从啸月留官阁,耐可披云叫帝阍。
词客有怀能作赋,不同王粲忆乡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疆域的感慨。首联“登高忽似出笼樊,坐看千山绕禁垣”以登高之视角,形象地描绘了仿佛挣脱束缚,自由眺望的景象,同时将群山环绕皇宫的壮丽景色展现出来。颔联“溟海东来通太液,昆仑西控引中原”则通过大海与山脉的广阔视野,展现了国家疆域的辽阔与壮美,太液池与昆仑山作为象征,寓意着国家的富饶与稳固。
颈联“且从啸月留官阁,耐可披云叫帝阍”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官阁,但内心渴望自由,向往自然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权力与权威的敬畏。尾联“词客有怀能作赋,不同王粲忆乡园”则是对文人墨客情感的共鸣,诗人借用王粲思念故乡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身在异乡,却能以文字寄托思乡之情,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登高远眺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既展现了宏大的国家视野,又抒发了深沉的个人情怀,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家国意识与人文精神。
钟鼓寂寂银河残,佛镫将现僧呼观。
大被缠腰出殿后,罡风刺骨重裘单。
或高在山低在麓,或远在江近在谷。
万人列炬上山来,阴火磷磷断还续。
疑是元宵锦城烛,又疑星陨如珠联。
濯以甘露光逾鲜,太乙杖藜朝普贤。
化身散作千金莲,烛龙衔耀照重泉。
见大光明有如此,真耶幻耶谁所使。
蛮君鬼伯争前驱,应笑生人冻欲死。
己卯去白下,同行凡五人。
迄今十八载,我与君独存。
君衰我差健,尚觉能步奔。
赴省送儿试,不独为儿勤。
一道秦淮水,数峰钟阜云。
云水娱人意,时时萦梦魂。
与君暂言别,好自安朝昏。
兰衰菊初秀,棹归当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