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斜人散锁寒厅,羁思诗愁两不醒。
输与山僧无一事,白莲花漏六时听。
日斜人散锁寒厅,羁思诗愁两不醒。
输与山僧无一事,白莲花漏六时听。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寄香林僧得听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孤寂场景。"日斜人散锁寒厅",寥寥几字便勾勒出夕阳西下,游人散去,厅堂空寂,寒意笼罩的画面。诗人的心境与环境相互映照,显得落寞而深沉。
"羁思诗愁两不醒",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羁旅的思绪和创作的愁绪交织在一起,难以摆脱,如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这里的"两不醒",既指思绪纷飞无法平静,也暗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痴迷。
"输与山僧无一事",诗人将自己忙碌的思绪和纷繁的情感与山僧的清闲生活相对比,山僧无需为尘世烦恼,只需倾听自然的声音,如白莲花漏(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计时器)六时不断的滴水声,这在诗人看来,是一种超脱尘俗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向往宁静的心境,以及对禅定生活的羡慕之情。
解䌫惠山下,问道荆溪程。
荆溪百里遥,兰桨荡空明。
沿湖好青山,宛转送我行。
惠山甫见辞,阳山复来迎。
东西夹画船,依依亦多情。
忽然互回合,隐若百雉城。
西南豁中断,太湖渺然平。
范蠡辞越相,此口云所经。
怀贤不可见,临流濯长缨。
画船箫鼓荡春晴,一路青山送我行。
分付舟人行莫急,看山犹自未分明。
我行洞庭野,万木皆葳蕤。
就中柑与橘,立死无孑遗。
借问何以然,野老为予说。
前年与今年,山中天大雪。
自冬徂新春,冰冻太湖彻。
洞庭苦无田,种橘充田租。
霜馀树树金,寄此万木奴。
悠悠彼苍天,三白望为瑞。
如何为橘灾,斩伐如剑利。
饤饾索宾筵,贡篚缺王事。
曾闻后皇树,不过淮之郊。
他处岂独无,洞庭号珍苞。
衢州徒菌蠢,湘潭亦寥梢。
地气信有偏,天灾曷仍遭。
物贵固难成,难成复易槁。
遂令洞庭人,为计恨不早。
从今原隰间,只种桑与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