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销吐膏润,日出春意归。
蔼蔼多时趣,融融含夕晖。
徘徊终林下,彷佛田野期。
天欢颇不减,吏隐亦庶几。
岁宴竟何事,浊酒但当挥。
雪销吐膏润,日出春意归。
蔼蔼多时趣,融融含夕晖。
徘徊终林下,彷佛田野期。
天欢颇不减,吏隐亦庶几。
岁宴竟何事,浊酒但当挥。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春景的美丽与生机。开篇“雪销吐膏润,日出春意归”以雪化为春水滋润大地,太阳初升带来春的气息,营造了一种由冬入春的自然过渡之感。接着“蔼蔼多时趣,融融含夕晖”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温暖与和煦,夕阳余晖洒在大地上,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
“徘徊终林下,彷佛田野期”则通过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林间漫步,仿佛期待着田野的丰收景象,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最后“天欢颇不减,吏隐亦庶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内心的欢愉,即使作为官员(“吏”)也能在自然中找到隐逸的乐趣。“岁宴竟何事,浊酒但当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以饮酒来寄托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春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银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织女望牵牛。
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鹊为桥诚拙谋。
胡不见庐山三峡水,此源亦接明河底。
擘崖裂嶂何其雄,崩雷泄云势披靡。
飞鸟难过虎豹愁,四时白云吹不收。
烛龙此地无行迹,六月游子披貂裘。
谁将巨斧凿大石,突兀长桥跨苍壁。
行车走马安如山,下视龙门任淙激。
寄言牛女勿相疑,地下神工犹更奇。
唤取河边作桥栋,一年不必一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