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织女望牵牛。
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鹊为桥诚拙谋。
胡不见庐山三峡水,此源亦接明河底。
擘崖裂嶂何其雄,崩雷泄云势披靡。
飞鸟难过虎豹愁,四时白云吹不收。
烛龙此地无行迹,六月游子披貂裘。
谁将巨斧凿大石,突兀长桥跨苍壁。
行车走马安如山,下视龙门任淙激。
寄言牛女勿相疑,地下神工犹更奇。
唤取河边作桥栋,一年不必一佳期。
银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织女望牵牛。
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鹊为桥诚拙谋。
胡不见庐山三峡水,此源亦接明河底。
擘崖裂嶂何其雄,崩雷泄云势披靡。
飞鸟难过虎豹愁,四时白云吹不收。
烛龙此地无行迹,六月游子披貂裘。
谁将巨斧凿大石,突兀长桥跨苍壁。
行车走马安如山,下视龙门任淙激。
寄言牛女勿相疑,地下神工犹更奇。
唤取河边作桥栋,一年不必一佳期。
这首诗名为《三峡桥》,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作品。诗人以银河和牵牛织女的神话为引,描绘了三峡壮丽的自然景观。他将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三峡水相联,赞美了山水的雄浑气势,如庐山的峭壁、三峡的洪波,以及飞鸟难以逾越的险峻。诗人还借烛龙和六月游子的形象,增添了神秘和寒冷的气氛,暗示了自然之力的伟大。
接着,诗人想象巨斧凿石,创造出雄伟的长桥,如同龙门瀑布下的稳固桥梁,行车走马在其上安然无恙。他借此寓意人间工程也能与自然景观相媲美,表达了对巧夺天工的赞叹。最后,诗人劝告牛郎织女不必因分离而忧虑,因为即使在地下,也有神奇的桥梁连接,不必拘泥于一年一度的相会。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又寓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的写景抒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