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岐阳蒙相国对宅因抒怀投献》
《岐阳蒙相国对宅因抒怀投献》全文
唐 / 吴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

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

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0)
翻译
风儿轻拂过危险的亭子,月光洒满雅致的高台,平津阁旁边真是徘徊逗留的好地方。
虽然我不是宋玉那样来此搭建茅屋避世,但也可以效仿王家在此种植竹林享受清幽。
已经寻得静谧的居所让马儿也得以休息,却无奈行色匆匆被秋蝉的叫声催促着离开。
故乡的兰花和菊花远在三千里的地方,旅途中的梦正应验了我懒得归去的心境。
注释
风:自然界的风。
危亭:高耸而险要的亭子。
月有台:月光照耀的平台。
平津阁:地名,可能指一个风景优美的楼阁。
裴回:同徘徊,来回走动,留恋不去。
宋玉:古代楚国辞赋家,常用来比喻文人雅士。
诛茅:割草建屋,指隐居。
王家:泛指富贵人家,这里可能特指某个爱竹的人家。
种竹:种植竹子,象征文人高洁的情操。
静居:安静的住处。
从马歇:与马一同休息,比喻彻底放松。
行色:出行的神态、情状。
被蝉催:被蝉鸣声催促,暗示时间的流逝或离别的紧迫。
故园:故乡。
兰菊:兰花和菊花,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坚贞。
三千里:形容距离非常遥远。
旅梦:旅途中的梦。
校懒回:极其慵懒,不愿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居所和作者的生活状态。开篇“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高远而美好的氛围。“危亭”与“高台”常用来比喻高洁或宏伟之处,而“平津阁畔”则是一个幽静安逸的地方。"好裴回"表达了诗人对这片风景的喜爱。

接着,“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这里引用了古代文学典故,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以其清高脱俗而著名。诗人通过自比于宋玉,表达自己追求高洁情操的愿望,同时也提到“学王家种竹来”,意指效仿古代文学家王勃之类的人物,在自己的居所种植竹子,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表达。

下两句“我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则透露出诗人已经获得了一份宁静的生活,但又不忍心离开这种安逸的状态,感到外界的喧嚣和时间的流逝都是一种压力。

最后,“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这里的“故园”指的是诗人远离的家乡,而“兰菊”则是常用来比喻高洁的情操和美好的品德。诗人通过对远方家园中兰花与菊花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于纯洁情感的追求。而“旅梦方应校懒回”则是说尽管身处异乡,但心中的梦想和向往依旧如故,不愿意改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操的追求,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作者介绍
吴融

吴融
朝代:唐   字:子华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850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猜你喜欢

小屯

小屯不知名,土屋十数家。

少妇时出汲,黄沙没弓鞋。

(0)

寄弟

吾仲几传书,飞腾兴欲舒。

看云愁见雁,弹铗叹无鱼。

经学三冬足,鹏抟万里馀。

雪霜亦雨露,努力爱居诸。

(0)

送丘月林制阕还京

故人北上黄金台,烟花春暖沧溟隈。

荒山人远不相送,仙尘望绝空徘徊。

十载朝廷慰如渴,九天雨露欣重回。

岩廊拟翼明圣绩,烟波一竿何快哉。

(0)

挽金坛曹生生今太史公爱子也美秀而文弱冠摧折余虽素昧颜色颇辱神契陆汝陈来徵薤露之章因成五绝俾歌而焚之墓·其三

空将汗血表祯符,不见骅骝一过都。

剩有遗编数行在,九泉应自胜曹蜍。

(0)

灵岩寺朗公石

朗公一片石,礼拜无寒暑。

弹指千偈终,低头竟何语。

(0)

解嘲三章答明佐·其三

刘郎壁立无担石,少年场中逞颜色。

袒跣豪呼众辟易,彭城有客亦摴蒱。

乾坤一掷分枭卢,区区百万何为乎。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何瑭 王之望 李振钧 朱景英 赵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