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开元寺阁观浮海石佛》
《登开元寺阁观浮海石佛》全文
元 / 袁易   形式: 古风

招提控城闉,飞阁峙千尺。

白日转棼楣,朱霞覆檐隙。

升高览万象,目眩潜动魄。

天惊泱漭悬,地觉虚无辟。

阁中两金象,奇姿斲山石。

当年浮巨海,波泛来中国。

未闻积水厚,能负万钧力。

瞽俗昧玄津,至人示灵迹。

区区拯世心,于道讵无益。

危坐睨隋唐,浩劫一朝夕。

槛前飞鸟逝,户外流水疾。

九衢冠盖场,浮埃浩如积。

车马何时閒,丹梯展良觌。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易的《登开元寺阁观浮海石佛》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刻哲思。诗中以“招提控城闉,飞阁峙千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寺庙阁楼矗立于城垣之上的壮观景象,展现出建筑的雄伟与高度。

接着,“白日转棼楣,朱霞覆檐隙”两句,通过日光与霞光的映照,进一步渲染了阁楼的辉煌与壮丽,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美丽。

“升高览万象,目眩潜动魄”则表达了诗人登高后的所见所感,万象在眼中铺展开来,令人心旷神怡,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引发内心的震撼与思考。

“天惊泱漭悬,地觉虚无辟”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天际似乎被悬空,大地仿佛开辟出一片虚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直面宇宙的宏大意境。

接下来,诗人转向对阁内两尊金象的描述,“阁中两金象,奇姿斲山石”,金象的奇异姿态仿佛是山石雕刻而成,不仅体现了艺术的精湛,也象征着佛法的庄严与神圣。

“当年浮巨海,波泛来中国”通过描述这两尊佛像的来历,从海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暗含了佛法传播的艰辛与深远影响。

“未闻积水厚,能负万钧力”则以水的深厚与承载能力为喻,表达了佛法虽无形却能承载万物、普渡众生的力量。

“瞽俗昧玄津,至人示灵迹”指出世俗之人往往难以理解佛法的深奥,而真正的修行者则能显现佛法的奇迹。

“区区拯世心,于道讵无益”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救世之心的认同与赞赏,认为佛法对于引导世人向善、解脱苦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最后,“危坐睨隋唐,浩劫一朝夕”将视角拉回历史,以隋唐时期的兴衰为例,强调佛法对于历史变迁的洞察与超越。

“槛前飞鸟逝,户外流水疾”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九衢冠盖场,浮埃浩如积”描绘了繁华都市的景象,与之前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突出了人间的喧嚣与佛法的宁静。

“车马何时闲,丹梯展良觌”则以车马不息、丹梯(通往高处的阶梯)展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忙碌与追求的反思,以及对与智者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佛法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袁易
朝代:元

(1262—1306)平江长洲人,字通甫。力学不求仕进。辟署石洞书院山长,不就。居吴淞具区间,筑堂名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雠。有《静春堂诗集》。
猜你喜欢

酬陆义山中翰

机云声价动词坛,数载长怀北斗看。

路入岭头游兴阔,花寻江岸寺门寒。

才分粉署诗尤丽,望在卿云道自安。

丰采照人秋月近,海鸥从此欲飞难。

(0)

杨翰馨秋捷

而兄新说闽中法,季弟能探己酉秋。

选佛选官双足举,好头好尾一齐收。

云从地上乘风起,月在天衢作势流。

珍重境缘深道力,莫教心水有浮沤。

(0)

寄答足两

车声才歇接离缄,旧绪新愁两不堪。

添钵三秋怜海外,驮经万里忆江南。

芳菲药碗闻初覆,妙密鸿词且莫参。

匡阜易深漂麦僻,好开怀抱笑高杉。

(0)

喻耕三夜访宿茅亭

海门游宦足高才,觞饮沧溟气壮哉。

说剑盛传扪虱久,谈玄终喜带星来。

青莲有法那堪比,白眼无心各自开。

世事欲冷身欲老,竹床期尔到千回。

(0)

雷峰山寮口占·其四

骨冷岩花好,空还旧器除。

半尘金菡萏,一镜玉蟾蜍。

地脉无风火,松声有卷舒。

瞥然孤念起,随意借吾庐。

(0)

赠文源·其二

千山怀扫塔,廿载忆烧香。

古塞烟尘满,悲心岁月长。

来秋应走马,与子共淩霜。

且作珠江别,深春杜宇忙。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