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南山第一峰,谁知大隐隐松蓬。
閒身悟道持心得,俗事随缘见性通。
门外高居无俗客,箧中灵药是阴功。
年来更喜儿孙盛,俊笔香名绍素风。
家对南山第一峰,谁知大隐隐松蓬。
閒身悟道持心得,俗事随缘见性通。
门外高居无俗客,箧中灵药是阴功。
年来更喜儿孙盛,俊笔香名绍素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藏不露的隐士形象,他居住在南山之巅,与世隔绝,却能洞察世事,领悟人生真谛。诗人以“大隐隐于市”的典故,巧妙地将隐士置于世俗之外,却又不失与世相关的智慧与修为。
首联“家对南山第一峰,谁知大隐隐松蓬。”开篇即点明隐士的居所,位于山峰之巅,周围松林环绕,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同时,通过反问句式,强调了隐士身份的不凡与隐匿之深。
颔联“闲身悟道持心得,俗事随缘见性通。”进一步揭示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他以闲适的心态去体悟宇宙之道,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面对世俗之事,他能够随缘应变,洞察事物的本质,体现了其深刻的人生智慧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颈联“门外高居无俗客,箧中灵药是阴功。”描述了隐士生活的另一面——与世隔绝,不为世俗所扰。他的住所虽处高处,却少有俗人来访,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世俗的不屑一顾。而“箧中灵药是阴功”则暗示了隐士不仅在修身养性上有所成就,还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帮助他人,行善积德,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尾联“年来更喜儿孙盛,俊笔香名绍素风。”最后两句转而关注隐士的家庭生活,表达了他对子孙后代的骄傲与期待。他希望自己的智慧和品德能够传承下去,影响后人,使家族的美德得以延续,如同清新的风一般,给人以正面的启示和鼓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以及对家庭、后人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疏篱矮屋无人整,荒他十年佳树。
芍幌烟苗,芦漪夜火,赢得天涯愁句。宾鸿半去。
只剩个飘鸥,老依江渚。
絮被篝灯,玉玲珑馆借廊住。
乡城悬七百里,秋风怜毷氉,归计频误。
踠地杨枝,横波芰叶,又过今秋凉雨。家贫累苦。
便侬在他乡,也悲衰暮。待返柴门,雪檐听雀语。
深深庭院。正迟迟月上,沉沉夜半。
画出疏疏梅影瘦,寂寂苍苔步缓。
点帽香寒,蘸衣露湿,吟思含凄惋。
谁家楼阁,笛声天际飘远。
可是才子姜夔,先生和靖,借此春光遣。
六槅冰纹烟琐碎,萼绿江南梦断。
鹤语廊回,鹃啼星淡,晓气浮葱茜。
笑他驴背,灞桥风雪无限。
遥闻槭槭萧萧响,湖云四棂横接。
若有美人兮,抱兰心凄绝。飐灯风一发。
惹吟想、细摇难贴。是雨声耶,是梧桐片,是芭蕉叶。
突兀一诗成,开门看、千山万山明月。
馀响带愁遥,恰鸿飞天阔。愿拖双笋屧。
袖新卷、酒边同说。好添种、个个潇湘,近纸窗安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