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眉玉髓,剪翠研红,安炉石阑四角。
嫩火须添,扫得蛩边枯箨。
千竿万竿风静,让瑶笙、碧空吹落。
午梦酽,借灵崖秋乳,冻瓷凉瀹。
悟否参寥禅味,坐沉沉,斜阳渐过庭幕。
酹燕酬莺,笑恁花筵传酪。
云门饼师无恙,未愁他、赵州天邈。
和清籁,有松枰、避烟臞鹤。
香眉玉髓,剪翠研红,安炉石阑四角。
嫩火须添,扫得蛩边枯箨。
千竿万竿风静,让瑶笙、碧空吹落。
午梦酽,借灵崖秋乳,冻瓷凉瀹。
悟否参寥禅味,坐沉沉,斜阳渐过庭幕。
酹燕酬莺,笑恁花筵传酪。
云门饼师无恙,未愁他、赵州天邈。
和清籁,有松枰、避烟臞鹤。
此诗描绘了一幅竹泉煮茗的雅致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竹林、泉水、茶炉、松籁等自然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香眉玉髓,剪翠研红,安炉石阑四角",开篇即以“香眉”、“玉髓”等词渲染出煮茶时香气四溢、色泽诱人的景象,仿佛能闻到茶香,看到茶色。接着,“剪翠研红”描绘了茶具的精美,绿叶红花映衬下,茶具更显其华美。“安炉石阑四角”,则点明了煮茶的地点,石阑围绕,环境幽静,为煮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嫩火须添,扫得蛩边枯箨”,进一步描述了煮茶的过程。嫩火缓缓加热,扫去枯叶,营造出一种平和而专注的氛围。通过这一细节,诗人不仅展现了煮茶技艺的精湛,也传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品味与追求。
“千竿万竿风静,让瑶笙、碧空吹落”,描绘了竹林中的宁静与和谐。千竿万竿的竹子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瑶笙轻吹,碧空如洗,与竹林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又相得益彰,展现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午梦酽,借灵崖秋乳,冻瓷凉瀹”,通过午后的梦境,进一步深化了煮茶的意境。梦中仿佛品尝到了灵崖之秋乳,饮于冻瓷之中,既体现了茶的品质之高,也暗示了煮茶者心境的纯净与超脱。
“悟否参寥禅味,坐沉沉,斜阳渐过庭幕”,最后两句将煮茶与禅学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在静坐中,斜阳渐渐西沉,庭幕被夕阳染上金黄,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静美。通过煮茶这一日常活动,诗人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竹泉煮茗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也传递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