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声声慢.陈云阁竹泉煮茗图,依高竹屋体》
《声声慢.陈云阁竹泉煮茗图,依高竹屋体》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词  词牌: 声声慢

香眉玉髓,剪翠研红,安炉石阑四角。

嫩火须添,扫得蛩边枯箨。

千竿万竿风静,让瑶笙、碧空吹落。

午梦酽,借灵崖秋乳,冻瓷凉瀹。

悟否参寥禅味,坐沉沉,斜阳渐过庭幕。

酹燕酬莺,笑恁花筵传酪。

云门饼师无恙,未愁他、赵州天邈。

和清籁,有松枰、避烟臞鹤。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竹泉煮茗的雅致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竹林、泉水、茶炉、松籁等自然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香眉玉髓,剪翠研红,安炉石阑四角",开篇即以“香眉”、“玉髓”等词渲染出煮茶时香气四溢、色泽诱人的景象,仿佛能闻到茶香,看到茶色。接着,“剪翠研红”描绘了茶具的精美,绿叶红花映衬下,茶具更显其华美。“安炉石阑四角”,则点明了煮茶的地点,石阑围绕,环境幽静,为煮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嫩火须添,扫得蛩边枯箨”,进一步描述了煮茶的过程。嫩火缓缓加热,扫去枯叶,营造出一种平和而专注的氛围。通过这一细节,诗人不仅展现了煮茶技艺的精湛,也传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品味与追求。

“千竿万竿风静,让瑶笙、碧空吹落”,描绘了竹林中的宁静与和谐。千竿万竿的竹子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瑶笙轻吹,碧空如洗,与竹林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又相得益彰,展现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午梦酽,借灵崖秋乳,冻瓷凉瀹”,通过午后的梦境,进一步深化了煮茶的意境。梦中仿佛品尝到了灵崖之秋乳,饮于冻瓷之中,既体现了茶的品质之高,也暗示了煮茶者心境的纯净与超脱。

“悟否参寥禅味,坐沉沉,斜阳渐过庭幕”,最后两句将煮茶与禅学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在静坐中,斜阳渐渐西沉,庭幕被夕阳染上金黄,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静美。通过煮茶这一日常活动,诗人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竹泉煮茗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也传递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直宿南宫三首·其三

秋热连宵睡不成,移床换枕到天明。

今宵不热还无睡,却为宫檐泻雨声。

(0)

和侯彦周知县招饮

乘兴山阴更灞桥,人间此事久寥寥。

客心也欲将归去,小为故人留一宵。

(0)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其七

谪仙下笔不曾休,句似金盘柘弹流。

我欲将渠卜邻著,对披蓑笠刺渔舟。

(0)

新秋

大火西流日,秋风户到时。

断痕依浅水,叠翠别高枝。

气每随时改,人应共物萎。

百年同一梦,身后欲何为。

(0)

句·其七

莫令归往地,翻作杀胡林。

(0)

送宜黄柳尉

荒郊人事绝,欢喜见时髦。

旧业椽为笔,新官草染袍。

幽明终考绩,州县岂徒劳。

况有松筠性,凌寒节更高。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