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凫》
《凫》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三三两两自相随,檀颈回看■赩衣。

野水无波秋色净,不知何事忽惊飞。

(0)
翻译
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檀木般的颈项回头看向红衣。
野外的水面平静如镜,秋色清澈,不知为何突然惊起飞翔。
注释
三三两两:形容数量不多,成群结队。
檀颈:檀木般的脖子,形容颈部皮肤白皙或衣物装饰。
回看:回头看。
赩衣:红色的衣服,赩指深红色。
野水:野外的水面。
秋色净:秋天的景色清澈明亮。
忽惊飞:突然惊慌地飞起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湖边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三三两两自相随",写出了水鸟们成群结队,悠闲自在地在水面游弋,画面生动活泼。"檀颈回看赩衣",诗人运用了比喻,将水鸟的红色羽毛比作檀木般的颈项,增添了色彩和质感,形象地描绘出它们回头顾盼的神态。

"野水无波秋色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和清澈,秋意浓厚,水面如镜,映照着天空的纯净。然而,就在这样的宁静中,"不知何事忽惊飞",一只或几只水鸟突然振翅飞起,打破了这份静谧,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比和留白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水禽图,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体现了林逋诗歌的清逸之风。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庆寿堂

双亲鹤发在高堂,孝子殷勤奉寿觞。

郁郁灵椿含晚翠,青青慈竹傲秋霜。

遗安已信家声远,积善悬知庆泽长。

从此哲人膺五福,绵绵瓜瓞自繁昌。

(0)

华山歌

巍巍泰华山,磐礴奠西方。

金精孕灵异,形状非寻常。

孤高拔地五千仞,三峰秀出北斗傍。

乾坤开辟几万载,但见山色恒苍苍。

云梯石磴之险不可以径上,仰见铁縆络石生寒光。

游人扳缘若猿狖,下瞰绝壑魂飞扬。

崄巇历尽至平坦,琳宫贝阙何辉煌。

金芝瑶草纷莫数,琼林珠树森成行。

水帘千尺捲晴雪,丹灶白日凝玄霜。

仙风吹下玉井莲,花瓣岂止十丈长。

世人见之不敢拾,但觉满地生天香。

吁嗟乎,泰华之胜有如此,况遇异人过后名逾彰。

昔闻十六仙,餐霞当糇粮。

一朝功成游碧落,祥鸾瑞鸐同翱翔。

复闻希夷公,高卧白石床。

紫泥丹诏徵不起,幽梦直要追羲黄。

至今遗迹宛然在,岁月已远亭台荒。

我从关东来,见山喜欲狂。

淩晨登绝顶,举目天茫茫。

诸山平地若培嵝,齐州九点犹豪芒。

蓬莱云气恒在目,王京千里遥相望。

欲招瀛州仙,同此乐徜徉。

雕盘擘麟脯,玉斝分琼浆。

双吹紫鸾笙,乘风游帝傍。

愿将万寿献天子,永令四海歌时康。

(0)

秋意二首·其一

萧萧南浦白云秋,枫叶芦花相对愁。

何必更穷千里目,乱山凝碧满溪楼。

(0)

妙高仁禅师赞

春风入其肺肝,秋色漱其毛骨。

名飞缙绅之间,身卧云泉之窟。

岳顶凤之真子,僧中龙之的孙。

吹彻风前无孔笛,露香和月落纷纷。

(0)

言归

休欤归乎,何为而言哉。

予七龄而孤兮,托慈育以苟生。

捉手以笔兮,口授以经。

绪先子之素训兮,夜未央而丁宁。

既束发以就学兮,入必问其与游。

闻道之进兮,曰使我以忘忧。

课蚕而织兮,纫衣以先汝。

使弗坠业兮,我劳而汝处。

慨薄德之眇末兮,今愈壮而不扬。

吾母耄兮,恋故乡。虽得邑而禄兮,曾寤寐之弗遑。

与音问之吉兮,孰若朝夕而在傍。

谁絷予足兮,眷白云之徜徉。

还印绶于有司兮,贤守足以往诉。

将俟代而返兮,念岁月之云暮。

休欤归乎,春山崺崺,春水瀰瀰,春蒲濯濯,春鱼尾尾。

吾亲在前,吾子在后,饮甘涤洁,以介眉寿。

(0)

句·其二

云埋山麓藏秋雨,叶脱林梢带晚风。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