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华阳溪水流,仙人琼佩彩云裘。
松阴石灶丹烟煖,洞里桃花碧树幽。
嗟我尘中回俗驾,无人方外访瀛洲。
何当一假茅君鹤,复向三山深处游。
路入华阳溪水流,仙人琼佩彩云裘。
松阴石灶丹烟煖,洞里桃花碧树幽。
嗟我尘中回俗驾,无人方外访瀛洲。
何当一假茅君鹤,复向三山深处游。
此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华阳溪水、仙人琼佩、松阴石灶、洞中桃花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首句“路入华阳溪水流”,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环境,溪水潺潺,引人遐想。接着,“仙人琼佩彩云裘”一句,直接引入了仙人的形象,琼佩与彩云裘相映成趣,增添了神秘与浪漫色彩。
“松阴石灶丹烟煖,洞里桃花碧树幽”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仙境的意境。松阴下,石灶旁,丹烟缭绕,温暖而神秘;洞内桃花盛开,碧树环绕,一片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后半部分,“嗟我尘中回俗驾,无人方外访瀛洲”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仙境的向往。在尘世的喧嚣中,诗人渴望逃离,寻找心灵的归宿。“何当一假茅君鹤,复向三山深处游”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能够实现这一愿望的期待,希望借助仙鹤的力量,再次探访那遥远而神秘的三山之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
盘古未分判,乾坤尚鸿濛。
一锡天地辟,再锡民物丰。
三锡人文朗,圣人出弥缝。
乃闻大圣先,三命滋益恭。
佝偻走循墙,铭鼎垂无穷。
莪峰新安秀,簪笏夙显庸。
四方迈宣力,帝锡三褒功。
玺书复叠降,纶綍何殷隆。
父老行叹息,信哉仁者荣。
将以铭肺腑,肺腑难为工。
将以书诸绅,绅亦有违从。
不如志诸册,置座胜鼎钟。
匪以誇稽古,维表事君终。
看连波草色碧如烟,旧欢替新愁。
问春心能几,裙腰带眼,欲诉还休。
生怕缁尘染袂,不许上妆楼。
占断湘灵瑟,五字风流。
莫更凭高望远,但絮庭人杳,双鬓先秋。
叹卷帘归燕,无主尚淹留。
算池塘、又惊神助,抵微云、千载唱秦邮。
谁能画,最伤心处,水长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