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梏真知行路难,况逢九九有余寒。
忠猷总是邦家虑,死亦今朝心自安。
桎梏真知行路难,况逢九九有余寒。
忠猷总是邦家虑,死亦今朝心自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的《遣兴五首(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和艰难时的坚韧与决心。
首句“桎梏真知行路难”,诗人以“桎梏”比喻束缚,形象地描绘出在现实的重重束缚下,追求真理与实现理想的道路异常艰难。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慨。
次句“况逢九九有余寒”,进一步强调了困难和挑战的持续性。九九,即九乘以九,常用来形容时间长久或过程复杂。此处“有余寒”则暗示了即使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努力后,仍然面临着未尽的挑战和寒冷,象征着困难并未完全解决,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克服。
接着,“忠猷总是邦家虑”,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关注和忠诚。他认为,无论个人遭遇何种困境,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始终是最重要的考量。这一句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最后,“死亦今朝心自安”,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和牺牲的坦然态度。即使面临死亡,只要心中坚守信念,就能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句话既是对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蕴含了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怜君有家不得居,奉母挈妻投荒墟。
可知故人跅弛子,与君茅庐隔三里。
茅庐竹篱深树丛,野花如豆沿阶红。
琴弦锵锵吹野风,山翠流几窗不空。
拥书得友似关命,出门无路谁谅穷?
荒云阴阴连渤海,携酒看天泪同洒。
平生交游断消息,尔我难誇好颜色。
种菜不知泥瘠肥,采薪不识樵径歧。
西墙日斜黄鸡啼,木叶落尽愁棉衣。
霜林乌巢两遥望,雨虐烟颠有依傍。
明宵明月能过吾,迟尔菰矶狎寒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