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菩提境,飘然万虑灰。
歌从仙侣放,尊仗故人开。
幡诀来何国,檀椷秘法台。
禅居留信宿,幽梦绕云隈。
一入菩提境,飘然万虑灰。
歌从仙侣放,尊仗故人开。
幡诀来何国,檀椷秘法台。
禅居留信宿,幽梦绕云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南华寺时的心境与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超脱之感。
首句“一入菩提境,飘然万虑灰”,诗人踏入佛门圣地,心灵瞬间得到净化,一切杂念如烟消散,心境变得宁静而清明。接下来,“歌从仙侣放,尊仗故人开”两句,描述了与仙侣共游,举杯畅饮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与友人相携,放声歌唱,共享欢愉,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欢聚,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释放。
“幡诀来何国,檀椷秘法台”则转向对寺庙建筑与宗教仪式的描写。幡旗随风飘扬,似乎来自遥远的国度,传递着神秘的力量;檀香缭绕,法台庄严,透露出佛教的神圣与深邃。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神秘,也暗示了佛法的博大精深。
最后,“禅居留信宿,幽梦绕云隈”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寺庙中停留数日,沉浸在禅修之中,仿佛进入了幽静的梦境,环绕于云雾之间。这不仅是对现实的逃避,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净化,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深刻理解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与超脱的游寺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世界不懈探索的精神风貌。
篆车创始自稚轮,筦簟从初但蒲稿。
诗到晚唐非不佳,少似国风能理到。
嗟予耄矣弃颖泓,卧病终年长却扫。
客无脱屦一榻悬,人不到门群雀噪。
敢意支郎念岑寂,时将妙语起衰老。
若人搜句乃馀事,虽不雕镌自精好。
况于佛祖可呵骂,岂无魔外宜攻讨。
早办山居一把茅,为我长歌歌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