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路通舟出水门,湖楼影在水中宛。
不妨桂棹暂留憩,回望山园又可论。
景向冲融理趣会,兴于上下化机存。
旋桡底较来时捷,略似裴家此得源。
溪路通舟出水门,湖楼影在水中宛。
不妨桂棹暂留憩,回望山园又可论。
景向冲融理趣会,兴于上下化机存。
旋桡底较来时捷,略似裴家此得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水门,到达湖边,湖楼倒映在水中的美景。诗人短暂休息后,回望山园,心中涌起对自然与理趣的感悟。诗中提到的“景向冲融理趣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与内在道理的深刻理解。接着,“兴于上下化机存”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情感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最后,“旋桡底较来时捷,略似裴家此得源”两句,以舟行之速与裴家(可能指古代某位著名的舟行者)相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亲近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苍山其下白玉京,五城十二楼,郁仪结邻常杲杲。
紫云黄雾锁玄关,雷驱不祥电挥扫。
上有千年来归之白鹤,下有万世不凋之瑶草。
野僧云卧对开轩,一钵安巢若飞鸟。
北风卷沙过夜窗,枕底鲸波撼蓬岛。
个中即是地行仙,但使心閒自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