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黠蝉痴亦怆神,几曾世网罩天麟。
惊心万事无长局,弹指千年似隔晨。
壮岁何功诗送日,名场未脱墨磨人。
他时好约游仙客,星满寒毡礼玉真。
螳黠蝉痴亦怆神,几曾世网罩天麟。
惊心万事无长局,弹指千年似隔晨。
壮岁何功诗送日,名场未脱墨磨人。
他时好约游仙客,星满寒毡礼玉真。
这首诗《感事(其四)》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联“螳黠蝉痴亦怆神,几曾世网罩天麟。”以螳螂与蝉的寓言故事起笔,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相联系,暗示了人在世间如小虫般渺小,难以逃脱命运的束缚。其中,“螳黠”与“蝉痴”分别象征着机智与愚昧,而“世网罩天麟”则形象地描绘出人类社会中种种规则与约束如同天罗地网,将个体紧紧束缚。
颔联“惊心万事无长局,弹指千年似隔晨。”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以“惊心”二字开篇,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莫测的深切忧虑。接着,将“千年”比作“隔晨”,生动地描绘出时间的飞逝,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变幻。
颈联“壮岁何功诗送日,名场未脱墨磨人。”转而探讨人生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在“壮岁”之时,诗人或许曾怀揣梦想,希望通过诗歌来寄托情感,传递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然而,在“名场”中,为了追求名声与地位,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甚至牺牲个人的真正追求。这一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在世俗压力下个人价值的迷失。
尾联“他时好约游仙客,星满寒毡礼玉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与期待。在经历了世间的种种磨砺之后,诗人渴望能够与“游仙客”一同遨游仙境,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里的“星满寒毡”可能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礼玉真”则可能是对某种精神境界或理想的尊崇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月破松梢晓,诗吟马上秋。
凉风侵帽角,曙色淡鞭头。
树影连村合,泉声咽石流。
山花红夹道,揽辔任勾留。
遥峰飞白鹤,野趣逼天真。
境僻风尘壑,山高月近人。
炊烟横鸟道,晓雾暗车尘。
莫动悲秋感,丹枫别有春。
菊后秋深,梅边春近,江天积雨初晴。
日湖南畔,光现老人星。
尽道元戎公相,今朝里、福寿相仍。
当华诞,黄麻诏下。万里被恩荣。
生来真活佛,心田一片,宽厚和平。
好贤哉乔梓,雍肃家族。
顾我寒櫩书客,经年里、眼特垂青。
情欢处,新词一曲,把酒祝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