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蹉跎秖未成,岁华荏苒壮心惊。
乌纱不愧青天覆,玄鬓从教白雪生。
皇览岂能忘卜梦,闻诗犹自忆趋庭。
天涯忽忽思千种,风木声中泪最清。
学道蹉跎秖未成,岁华荏苒壮心惊。
乌纱不愧青天覆,玄鬓从教白雪生。
皇览岂能忘卜梦,闻诗犹自忆趋庭。
天涯忽忽思千种,风木声中泪最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的《初度述怀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的感慨,以及在追求道业过程中的挫折与坚持。首句“学道蹉跎秖未成”,透露出诗人对未能在学道之路上取得成就的无奈与自责。接着,“岁华荏苒壮心惊”一句,描绘了时间匆匆流逝,青春不再,内心感到惊惧的情景。
“乌纱不愧青天覆,玄鬓从教白雪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乌纱帽象征官位,青天比喻公正,玄鬓指黑发,白雪则代表白发,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官场,但不愧于天地,即使年华老去,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接下来,“皇览岂能忘卜梦,闻诗犹自忆趋庭”两句,借用了古代帝王观卜问梦的传统,以及孔子教导子女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道德的坚守,即使在官场,也时刻不忘内心的追求和家庭的责任。
最后,“天涯忽忽思千种,风木声中泪最清”两句,将思绪拉向远方,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在自然之声中,内心深处涌动的深切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家庭责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共踏长安街里尘,吴州独作未归身。
昔年旧宅今谁住,君过西塘与问人。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