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黍中原似掌平,先贤风俗有馀清。
折腰五斗平生负,笑煞书生禄命轻。
禾黍中原似掌平,先贤风俗有馀清。
折腰五斗平生负,笑煞书生禄命轻。
这首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孙桐所作,名为《甲午岁散馆日者占余当外授陈留令言之甚决竟不验今阅八年典试粤东过之感赋》。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感慨。
首句“禾黍中原似掌平”,以“禾黍”象征中原大地,形象地描绘出广阔无垠的景象,如同手掌般宽广,隐含着对国家版图的自豪与感慨。接着,“先贤风俗有馀清”则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统和道德风尚的赞美,认为这些美德在当今社会仍有其价值和意义。
“折腰五斗平生负”一句,借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未能坚守理想、保持独立人格的遗憾。这里的“五斗米”象征着物质利益或官场压力,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切感受。
最后一句“笑煞书生禄命轻”,直抒胸臆,讽刺了读书人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现实。诗人以戏谑的口吻,表达了对自身及同辈知识分子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
眷彼窗中人,读书藉梧阴。
观梧识物理,掩卷契圣心。
天下与国家,本之在一身。
是之谓格物,昭昭如指陈。
苟其不知本,学问徒纷纷。
明德既不立,斯民何由新。
如是焉用梧,用梧成爱淫。
谓之物交物,请以为子箴。
知子日已久,今朝始相识。
会面良不易,开心复何惜。
谢子亦好怀,超然与世隔。
平生抱肺肝,倾倒恐不亟。
愧我何所言,无以慰悃愊。
功名自古难,所忌更孤植。
文字费精神,戒之在无益。
六籍皆通道,贵乎知用力。
学而不知本,悠悠竟奚得。
原泉自不已,四海乃其宅。
日月本有明,容光尽生白。
斯道固难言,多言转棼惑。
行行勿复语,愿子崇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