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东风送暖时,梨花才放两三枝。
主人讶客何曾醉,总为春寒花较迟。
二月东风送暖时,梨花才放两三枝。
主人讶客何曾醉,总为春寒花较迟。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二月春风送暖,梨花初放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春天特有的氛围与变化。
首句“二月东风送暖时”,以“东风”点明季节,暗示春回大地,温暖渐至。东风不仅带来了温暖,也预示着生机与希望的回归。“送暖时”则赋予了这一过程以动态感,仿佛春风正缓缓地将温暖播撒到每一寸土地上。
次句“梨花才放两三枝”,紧承前句,具体描绘了梨花初开的情景。在早春时节,梨花作为报春使者之一,率先绽放,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第一抹色彩。用“才放两三枝”来形容,既突出了梨花的稀疏,又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细腻。
后两句“主人讶客何曾醉,总为春寒花较迟”,则从人的感受出发,进一步深化了对春天的理解。主人惊讶于客人似乎并未被这初春的美景所醉倒,实际上是因为春寒未尽,花朵开放较晚,使得人们难以完全沉浸于春日的喜悦之中。这里通过主人与客人的对话,巧妙地表达了春天的微妙与复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
九龙山人标格奇,平生与竹同襟期。
兴来为竹写真意,笔端飒飒生凉飔。
一枝高拂青霄雾,葛陂神物化龙去。
一枝低扫白石苔,缑山仙子乘鸾来。
疏影微茫远还碧,颇似潇湘秋月夕。
翠色茏葱近更深,又似淇园春雨晴。
昔年老可今安在,遗迹流传重千载。
山人挥洒更入神,使可见之心亦骇。
我家闽山丛竹幽,朅来不见心悠悠。
今日披图看风景,分明一段闽山秋。
去岁今朝,念母病、扪心私痛。
犹记得、支床慰劳,慈恩深重。
此际魂归何处去,黄泉碧落儿难送。
便床前、再欲听呻吟,除非梦。椒花在,为谁颂。
荔粉在,为谁奉。只扶携弱弟,麻衣悲恸。
从此屠苏怜最后,亲魂若在应犹共。
为悯孙、还尽半杯休,牵牛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