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无先我得春,谁言骨立相之屯。
御风栩栩臞仙骨,立雪亭亭苦佛身。
不放乔松为独行,犹容修竹作同人。
彼矜香色自孤者,不道未离香色尘。
万物无先我得春,谁言骨立相之屯。
御风栩栩臞仙骨,立雪亭亭苦佛身。
不放乔松为独行,犹容修竹作同人。
彼矜香色自孤者,不道未离香色尘。
这首宋诗《梅(其二)》是曾丰所作,诗人以梅自比,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观。首句“万物无先我得春”,表达了梅在春天到来之前独自绽放,傲视群芳的坚韧与早慧。接下来的“谁言骨立相之屯”暗示了梅虽形貌清瘦,却坚韧不屈,充满生机。
“御风栩栩臞仙骨,立雪亭亭苦佛身”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梅比喻为仙人般的风姿,即使在寒风中也能保持飘逸,又如苦行僧般在雪中挺立,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
“不放乔松为独行,犹容修竹作同人”进一步强调了梅的独立特行,它不与高大的乔松争艳,而是选择与修长的翠竹为伴,显示出其谦逊和团结的精神。
最后两句“彼矜香色自孤者,不道未离香色尘”则揭示了诗人对那些只追求外在美而忽视内在修养者的批评,他认为真正的高洁在于超越世俗的香色,而非沉溺其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梅的独立、坚韧和高洁,寄寓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道德追求。
群峰插云中,结屋峰头住。
濛濛万云海,凭空无寸土。
开窗起看云,迷茫若无睹。
一云忽飞来,一云不肯去。
一云幻作龙,盘旋绕层柱。
关窗急遮拦,攒隙细如缕。
须臾塞破屋,真气满庭户。
解装张行囊,呼童共捞取。
大风卷地来,团作黑烟聚。
隐隐闻雷声,乍似婴儿怒。
遥知百万家,已洒三尺雨。
我方跂脚眠,梦骑赤龙舞。
直倾天河水,远向并豫注。
侧身起西望,梦堕云深处。
莫打乌,乌生八九雏。巢中唧唧饥哀呼。
乌遭铩羽,众雏何辜。莫打乌,乌能反哺人不如。
忘勤劬私妻孥,父母老病羁孤。
腹充粗粝,体无完襦。儿则衣狐,白乘坚车。
朋从狎辟,陆博樗蒱。归来醉饱,妻妾子女相欢娱。
父母求衣索食,言语龃龉拂袖去。
气结不语,展转长嘘。莫打乌,乌能反哺人不如。
冒雪冲寒,崎岖路、马蹄奔走。
望不尽、远山冠玉,六花飞凑。
碧瓦遥瞻心似剖,殡宫展拜浇杯酒。
哭慈亲、血泪染麻衣,斑斑透。故人意,休辜负。
乡间味,甘消受。费松柴一灶,余粮半斗。
好客岂拘贫与富,充饥莫论精和陋。
饭王孙、粗粝菜根香,逢漂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