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韶如杜到夔,新功不比旧炉锤。
磨砻诗律如韶律,未必知音有仲尼。
君到韶如杜到夔,新功不比旧炉锤。
磨砻诗律如韶律,未必知音有仲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中都寄广东提干彭元忠(其二)》中的第二句。诗人以“君到韶如杜到夔”起兴,将收信人彭元忠比喻为古代音乐家杜夔,暗示他才华横溢,如同韶乐之妙。接着,诗人通过“新功不比旧炉锤”表达了对彭元忠创新才能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成就超越了传统的标准。
“磨砻诗律如韶律”进一步赞美彭元忠在诗歌创作上的精湛技艺,将诗歌的规则比作韶乐的严谨旋律,显示出他对彭元忠在文学上的严格要求和卓越追求。最后,诗人以“未必知音有仲尼”作结,暗示即使彭元忠的才华如同孔子那样的知音难觅,但他仍然有着独特的艺术见解和非凡的创作能力。
整句诗通过类比和赞誉,既肯定了彭元忠的才华,也表达了对他的期待和敬意,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捲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