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新晴,闲闲一片低垂。
莫道出处无心,此便恰宜时。
欲问迟回何待,待青天护养,渺尔神怡。
怪前宵风雨,深藏远岫,此意谁知。
高横天际,静依日下,不解迷离。
淡影轻身,氤氲气、任人遥指,难与幽栖。
多情美荫,怕日光、晒上酴醾。
凭似汝,化无知误信、司天台,说佳气能奇。
正新晴,闲闲一片低垂。
莫道出处无心,此便恰宜时。
欲问迟回何待,待青天护养,渺尔神怡。
怪前宵风雨,深藏远岫,此意谁知。
高横天际,静依日下,不解迷离。
淡影轻身,氤氲气、任人遥指,难与幽栖。
多情美荫,怕日光、晒上酴醾。
凭似汝,化无知误信、司天台,说佳气能奇。
这首《湘春夜月·晴天养片云》由清代诗人沈鹊应所作,描绘了一幅晴空下云朵悠闲低垂的画面。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美妙景象。
首句“正新晴,闲闲一片低垂”开篇即点明了天气的清新与云彩的姿态,用“闲闲”二字赋予云以生动的人格化形象,仿佛云在晴空中悠然自得地低垂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氛围。
接着,“莫道出处无心,此便恰宜时”一句,诗人借云之无心,表达了对自然现象随遇而安、顺应时节的赞美。云朵的出现与否,并非出于主观意愿,而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恰到好处地融入了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之中。
“欲问迟回何待,待青天护养,渺尔神怡”进一步描绘了云朵在晴空中的状态,它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但又显得超脱于尘世,让人感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云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欣赏之情。
“怪前宵风雨,深藏远岫,此意谁知”则通过对比前夜的风雨与今日的晴朗,强调了云朵在自然变化中的角色,它或许承载着风雨后的宁静,却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意义。这一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然现象深层含义的思考。
接下来,“高横天际,静依日下,不解迷离”描述了云朵在天空中的位置与姿态,既高远又宁静,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云朵的“不解迷离”,或许暗喻了诗人对世间复杂现象的一种超越态度。
“淡影轻身,氤氲气、任人遥指,难与幽栖”则进一步描绘了云朵的轻盈与神秘,它的影子在阳光下显得淡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即使被人遥指,也难以找到确切的栖息之所,暗示了云朵与自然环境之间微妙而不可言说的联系。
最后,“多情美荫,怕日光、晒上酴醾。凭似汝,化无知误信、司天台,说佳气能奇”以云朵的“多情”与“美荫”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云朵的赞美与敬仰。同时,通过“司天台”的典故,巧妙地将云与自然气象的预测联系起来,暗示了云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清代文人诗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