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流尽故宫尘,霸气如从马首新。
东汉缀旒因有国,西园飞盖若无人。
风悲古冢啼山鸟,日射寒塘散渚蘋。
孤客吟边不知暝,建安年后有良辰。
漳河流尽故宫尘,霸气如从马首新。
东汉缀旒因有国,西园飞盖若无人。
风悲古冢啼山鸟,日射寒塘散渚蘋。
孤客吟边不知暝,建安年后有良辰。
这首《邺中》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描绘了邺城的历史沧桑与自然景色,以及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
首句“漳河流尽故宫尘”,以漳河的流逝象征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更迭,故宫尘埃堆积,暗示着往昔繁华已成过往云烟。接下来,“霸气如从马首新”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昔日的权势比作从马首新生,形象地表达了权力更替的迅速与无情。
“东汉缀旒因有国,西园飞盖若无人。”这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提到东汉时期虽然国家存在,但似乎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或珍惜;后句则以西园的豪华场景反衬出无人问津的冷落,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冷酷与世态炎凉。
“风悲古冢啼山鸟,日射寒塘散渚蘋。”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风吹过古墓,山鸟哀鸣,日光照射在寒冷的池塘上,水面上散落着芦苇,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诗人寄托了对历史兴衰、人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孤客吟边不知暝,建安年后有良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孤独的旅人,在吟咏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了即使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刻。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浅濑见鱼游,澄潭知鹤没。
疑乘青霞佩,径堕白银阙。
平生探学海,中年悟禅悦。
应须临渺瀰,庶以称超越。
回塘大圆镜,新蒲细于发。
绿扇互低昂,玉颜争秀发。
良辰宴觞豆,炎曦脱巾袜。
荷声过急雨,竹影敷凉月。
缓行蹑芳草,移坐荫深樾。
何当酒拍浮,恣听舟摇兀。
而我方抱铅,上马自腰笏。
叩门不闻呼,造席无乃咄。
讵敢陵崆屼,幸许窥剞劂。
愿公开迷云,令我入理窟。
雄篇出月胁,妙思露天骨。
蹇步那由追,眢井愧先竭。
湖南人家养狸奴,夜出相乳肥其肤。
买鱼穿柳不蒙聘,深蹲地底老欲枯。
谁将作枕置榻上,拥肿似惯眠氍毹。
慵便玉枕分已无,孙生洗耳非良图。
茆斋纸帐施团蒲,与我同归夜相娱。
更长月黑试附卧,鼠目尚尔惊睢盱。
坐令先生春睡美,梦魂直绕赤沙湖。
更烦黄妳好看取,走入旁舍无人呼。
古来相马失之瘦,仲尼亦作丧家狗。
唇红齿白痴小儿,不羞障面欺群丑。
鹤冲居士术如神,东走梁宋西峨岷。
诸公蹭蹬未遇日,坐中知是非常人。
只今白发无馀产,短褐逡巡列侯馆。
世人胸中无黑白,不知居士明双眼。
嗟予尘貌天所付,不须强觅封侯处。
书生只倚一片心,他日相逢记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