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濑见鱼游,澄潭知鹤没。
疑乘青霞佩,径堕白银阙。
平生探学海,中年悟禅悦。
应须临渺瀰,庶以称超越。
回塘大圆镜,新蒲细于发。
绿扇互低昂,玉颜争秀发。
良辰宴觞豆,炎曦脱巾袜。
荷声过急雨,竹影敷凉月。
缓行蹑芳草,移坐荫深樾。
何当酒拍浮,恣听舟摇兀。
而我方抱铅,上马自腰笏。
叩门不闻呼,造席无乃咄。
讵敢陵崆屼,幸许窥剞劂。
愿公开迷云,令我入理窟。
雄篇出月胁,妙思露天骨。
蹇步那由追,眢井愧先竭。
浅濑见鱼游,澄潭知鹤没。
疑乘青霞佩,径堕白银阙。
平生探学海,中年悟禅悦。
应须临渺瀰,庶以称超越。
回塘大圆镜,新蒲细于发。
绿扇互低昂,玉颜争秀发。
良辰宴觞豆,炎曦脱巾袜。
荷声过急雨,竹影敷凉月。
缓行蹑芳草,移坐荫深樾。
何当酒拍浮,恣听舟摇兀。
而我方抱铅,上马自腰笏。
叩门不闻呼,造席无乃咄。
讵敢陵崆屼,幸许窥剞劂。
愿公开迷云,令我入理窟。
雄篇出月胁,妙思露天骨。
蹇步那由追,眢井愧先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浅濑见鱼游,澄潭知鹤没”,以鱼在浅水游动,鹤在清澈的潭水中消失,象征着生命的自由与隐逸。接着,“疑乘青霞佩,径堕白银阙”,诗人想象自己如同仙人般,乘着青色的霞光,落入了银白色的宫殿,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平生探学海,中年悟禅悦”两句,诗人回顾自己一生追求学问,到了中年时却领悟了禅宗的喜悦,暗示了从世俗到精神世界的转变。接下来的“应须临渺瀰,庶以称超越”,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广阔的天地间,达到心灵的超越。
“回塘大圆镜,新蒲细于发”描绘了回环的池塘如大圆镜,新生的蒲草细如发丝,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绿扇互低昂,玉颜争秀发”则以绿扇比喻蒲草,以玉颜比喻荷花,生动地展现了夏日池塘的生机勃勃。
“良辰宴觞豆,炎曦脱巾袜”描述了在美好的时光里,诗人与友人欢聚宴饮,脱去束缚,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荷声过急雨,竹影敷凉月”则通过荷叶的声音和竹子的影子,描绘了雨后月夜的清凉景象。
“缓行蹑芳草,移坐荫深樾”表现了诗人悠闲地漫步在芳香的草地上,移步至树荫下休息的情景。“何当酒拍浮,恣听舟摇兀”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饮酒时能随心所欲,听任小船摇晃的自由愿望。
然而,诗人随后转而表达了自己的现实处境:“而我方抱铅,上马自腰笏”,说明自己正忙于政务,无法像想象中那样自由自在。“叩门不闻呼,造席无乃咄”则表达了诗人因公务繁忙,无法参加聚会的遗憾。
最后,“讵敢陵崆屼,幸许窥剞劂”表明诗人虽不能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但仍然希望能有机会窥探艺术与学问的奥秘。“愿公开迷云,令我入理窟”表达了诗人渴望解开人生与宇宙的谜团,进入智慧的殿堂的愿望。“雄篇出月胁,妙思露天骨”则以雄伟的篇章和精妙的思考,比喻诗人对艺术与智慧的追求。“蹇步那由追,眢井愧先竭”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步伐缓慢,但仍愿意追随艺术与智慧的脚步,对于未能及时汲取知识感到惭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艺术与智慧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江南路出长干口,万井千村种花柳。
华发星郎锦作衣,画船挝鼓逐潮归。
莫言惯识江南道,一度经过一回好。
岸上楼台临水开,吴姬白苧曲新裁。
商人弃金如弃土,百万垆头换歌舞。
香饭炊粳食有鱼,家家无事但閒居。
江南风景良不恶,不是少年行亦乐。
请君后夜泊舟时,更听吴儿唱竹枝。
弹冠别乡井,欣然际时康。
都门集簪组,展席开华堂。
笑谈屏声伎,贵介辞金张。
怡怡桑梓会,蔼蔼情好长。
维时属冬叙,朔雪飘天芳。
列坐不惜醉,献酬乱飞觞。
酒酣发长歌,馀音绕云梁。
壮志遂弧矢,青年俱奋扬。
安能守闾巷,刺刺儿女行。
人心昼所思,夕暮形梦寐。
感通在积诚,默默恒相契。
怜君七尺躯,失怙自童稚。
庭训不及闻,甘旨何由致。
昨来荐蘋藻,焄蒿格诚意。
音容接髣髴,綵服疑趋侍。
鸡鸣恍惚间,枕簟空流涕。
羹墙与手泽,触目多悲思。
梦时此心存,梦觉心岂异。
永怀罔极恩,欲报知无计。
勖哉期立身,显扬绍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