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先生在九华,朝餐玉乳著琼花。
鹿冠夜戴青城月,鹤氅晨披紫府霞。
偶携剑在人间世,未把琴归仙子家。
一笑相逢松竹里,炷香新话啜杯茶。
曾见先生在九华,朝餐玉乳著琼花。
鹿冠夜戴青城月,鹤氅晨披紫府霞。
偶携剑在人间世,未把琴归仙子家。
一笑相逢松竹里,炷香新话啜杯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与朋友相逢的温馨场景。"曾见先生在九华,朝餐玉乳著琼花",表明诗人曾经在九华山看到一位先生正在享用仙境般的美食,这里的“玉乳”和“琼花”都是形容食物的美好,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接着,“鹿冠夜戴青城月,鹤氅晨披紫府霞”,则是对这位先生的装扮进行描述,鹿冠和鹤氅都是道教修行者常用的象征物,穿插了神秘与超自然的色彩。这些细节构建了一种仙界般的氛围。
"偶携剑在人间世,未把琴归仙子家"这一句,则透露出诗中人物虽然身处尘世,却依然保有一丝仙风道骨。他偶尔带着剑出现在凡尘之中,但他的琴却还未回到那位仙子的家中。这里的“剑”和“琴”,代表了武力与艺术、现实与理想之间微妙的关系。
"一笑相逢松竹里,炷香新话啜杯茶"描绘了一场平凡却温馨的偶遇。在松竹丛生的地方,一位修行者与诗人不期而遇,共同品尝着清淡的茶水,分享着彼此的故事。这里的“炷香”和“啜杯茶”,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闲适生活场景的意象。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者与诗人之间一段温馨相逢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理想境界。这样的描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道教文化和仙境神话的深厚兴趣。
今日别我友,还望之故乡。
故乡岂无欢,我友安得将。
行者惨不辉,居者以彷徨。
肉骨虽摎拊,既析亦相忘。
惟有肝与胆,委照差可方。
焉顾非日月,东西扬景光。
情知谐亲遘,乃在媒慨慷。
虽有绸缪泪,何以写中肠。
降陟虽疲迹,眺览用怡心。
心怡体自调,支策探道林。
是时春初暮,遥绿结屯阴。
一幡飏空表,双树吐缘寻。
初窥但绝壁,缓步得精蓝。
开士久杜机,眄睐不能禁。
延我坐芙蓉,啖我以林檎。
清梵和流泉,噌吰海潮音。
忽睹西岫景,圆规已半侵。
归来愧禽鱼,自得忘高深。
扰扰两象间,生人各自为。
余本田野夫,少小无远志。
圭组岂不华,好者方为贵。
习性偶成懒,敖乃非余意。
窃窥庄氏言,颇怀养生计。
忤外非有干,撄心乃足累。
结茆流水曲,绿槐信所植。
冶锻清阴下,弹琴衡门内。
仰见孤飞鸿,寥唳出天裔。
阮公青云度,浊酒幸与契。
山生何为者,嬲我殊不寘。
蜗庐欲枯壁,蛮触争何地。
翛然龙门色,顿忘寰中事。
势屈难见功,时危易为迹。
大海无圉鳞,高风有矫翼。
靳此万里抟,聊余一偃息。
清时奇遘隐,材士多失职。
小者州邑掾,大则公府辟。
卑颜窃升斗,揽袂承书檄。
寥矣帝者居,永绝渭川迹。
吹箫夕拜相,屠狗朝开国。
顾谓贾少年,兴文何太迫。
诗书一长物,礼乐终奚益。
圣主正当阳,群工但胁息。
富贵垂昌裔,名声施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