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逢春无用惊,对花弄笔眼犹明。
不嫌贫舍旧来燕,唤起醉眠何处莺。
一仆相随幅巾出,群童聚看小车行。
人间万事都损去,莫遣胸中气不平。
年老逢春无用惊,对花弄笔眼犹明。
不嫌贫舍旧来燕,唤起醉眠何处莺。
一仆相随幅巾出,群童聚看小车行。
人间万事都损去,莫遣胸中气不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在春天的生活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待老龄生活态度的从容与豁达。开篇“年老逢春无用惊”表明诗人对于春天的到来已经不再感到惊讶,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紧接着“对花弄笔眼犹明”则展示了诗人尽管年迈,但仍保持着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与敏锐。
中间两句“不嫌贫舍旧来燕,唤起醉眠何处莺”透露出诗人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他并不嫌弃这份简朴。甚至在睡梦中被唤醒时,也能从容应对,寻找那唤醒他的燕子。
最后四句“一仆相随幅巾出,群童聚看小车行。人间万事都损去,莫遣胸中气不平”则描绘了诗人外出的情景,他身边跟着一个仆人,穿戴整洁,引得周围孩童们的好奇观看。诗尾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哲学思考:面对人生种种损失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让胸中的不满与烦躁占据主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老者在春天里如何以豁达的心态去享受生活,面对生活的种种无常保持着从容自若的姿态。
棱棱耸石角,设险抵剑门。
雪霰零其巅,草木亦不蕃。
径仄复斜注,仅有屐迹存。
冰柱森槎丫,袖手莫敢扪。
愿借九火辀,界以一炬燔。
庶使穷谷底,飞灰转春温。
此志宁一遂,徒与愚公论。
拄杖三叹息,谁为收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