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途中·其二》
《途中·其二》全文
清 / 缪公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欲济无舟可奈何,倚闾宁卜事蹉跎。

不知衣上来时线,可及思儿泪点多。

(0)
鉴赏

这首诗《途中(其二)》由清代诗人缪公恩所作,描绘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与内心的挣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感慨。

首句“欲济无舟可奈何”,以“欲济”二字开篇,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归家而不得的处境,仿佛在说想要渡过眼前的困境,却找不到合适的船只,暗喻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回归故土的强烈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第二句“倚闾宁卜事蹉跎”,“倚闾”一词源自《诗经》,原指妇女倚靠门楼等待丈夫归来,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期待。“宁卜事蹉跎”则意味着诗人宁愿等待,也不愿错过任何可能回家的机会,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执着与不舍。

第三句“不知衣上来时线”,这一句通过衣物上的线头,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情感联系起来。诗人不知道那条线是何时缝上去的,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累积,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只有无尽的思念与等待。

最后一句“可及思儿泪点多”,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里的“思儿”不仅指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也可能是对亲人的思念,尤其是孩子。泪多则表明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强烈情感波动,泪水成为了思念的载体,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渴望归家却又难以实现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作者介绍

缪公恩
朝代:清

缪公恩(1756-1841),汉军正白旗,沈阳人。原名公俨,字立庄,号楳澥,别号兰皋。缪公恩家世代为官,曾随父亲宦游江南近20年,饱受江南文化的濡染,喜交文人雅士。北归盛京后,即以诗画自娱。他50岁时出任盛京礼部右翼官学助教,后主讲沈阳萃升书院,培养了一批有名的文人。在沈阳书院留学的朝鲜国学生,学成归国后多在朝鲜文人中享有威望,仍念念不忘缪公恩的教诲之恩。朝鲜贡使到沈阳有不识缪兰皋先生者,则引为缺憾。缪公恩的诗作编入《梦鹤轩梅澥诗抄》,收诗两千八百余首。可惜收到《辽海丛书》中时仅存四卷六百余首。
猜你喜欢

圣笔石湖大字歌

石湖仙人补天手,整顿乾坤屈伸肘。

尔来化作懒卧龙,簸弄珠玑漱琼玖。

五云万里天九重,玉皇深拱蓬莱宫。

岂无九虎守阊阖,北门半扉当朔风。

夜令云师敕风伯,鞭起卧龙湖底月。

湖水卷上天中央,却烦北门护风雪。

仙人驭风乘绿云,玉宸殿上朝帝真。

帝将北斗酌天酒,冰桃碧藕脯麒麟。

传呼玉蜍吸银浦,黟霜调冰浇月兔。

洒成羲画河洛书,白璧一双浮雨露。

石湖二字天上归,奎星壁宿落山扉。

昭回下饰吴花草,姑苏台前近太微。

诗人不直一杯水,自是渠侬命如纸。

教人妒杀石湖仙,手揽星辰怀袖底。

(0)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其四

月季元来插得成,瓶中花落叶犹青。

试将插向苍苔砌,小朵忽开双眼明。

(0)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红梅三首·其一

欲折红梅朵,看来不忍攀。

周回寻四处,恰得一枝繁。

(0)

紫牡丹二首·其一

万花不分不春妍,至竟专春是牡丹。

紫锦香囊金屑暖,翠罗舞袖掌文寒。

恨无国色天香句,借与风条日萼看。

家有洛阳一千朵,三年归梦绕栏干。

(0)

寒食雨作

双燕冲帘报禁烟,唤惊昼梦耸诗肩。

晚寒政与花为地,晓雨能令水作天。

桃李海棠聊病眼,清明寒食又来年。

老来不办雕新句,报答风光且一篇。

(0)

和赵鼎辅府判投赠贺雪之句

登城放目雪光中,万水千山一色同。

逗晓月华犹在地,未春柳絮已随风。

忽传别驾赠佳句,道是频年当屡丰。

撚断冰须愁寡和,玉花飞绕正濛濛。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