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燕冲帘报禁烟,唤惊昼梦耸诗肩。
晚寒政与花为地,晓雨能令水作天。
桃李海棠聊病眼,清明寒食又来年。
老来不办雕新句,报答风光且一篇。
双燕冲帘报禁烟,唤惊昼梦耸诗肩。
晚寒政与花为地,晓雨能令水作天。
桃李海棠聊病眼,清明寒食又来年。
老来不办雕新句,报答风光且一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情感和鲜活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和艺术造诣。
"双燕冲帘报禁烟,唤惊昳梦耸诗肩。" 这两句诗写出了春日里燕子的活跃场景,它们穿过窗棂,似乎在报告着某种被禁止的烟雾,而这种动静又唤醒了白昼中的梦境,让人感到诗意盎然。
"晚寒政与花为地,晓雨能令水作天。"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象,其中“晚寒”表达了春末时分的微冷气候,而“花为地”则是对春花盛开的生动写照;“晓雨”和“水作天”则形象地描述了春雨后的湿润与清新,似乎连水都能化作一片广阔的天空。
"桃李海棠聊病眼,清明寒食又来年。" 这两句诗中,“桃李海棠”指的是各种花卉,而“聊病眼”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美景虽好,但自己视力不佳,无法尽情欣赏的遗憾;“清明”是指中国农历的第五个节气,也就是立夏前后的时段,“寒食”是一种习俗,即清明期间吃冷食,不生火,这里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老来不办雕新句,报答风光且一篇。"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年纪渐大,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他感到自己已经无法再像往昔那样创作出新的、精致的诗句,只能以此篇来回应大自然赋予的美好风光。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自身变化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艺术上的功力。
庐山江水之西流,今年涉我舟复舟。
平生岁月向此尽,百里何必非并幽。
伏波少游两不可,玄发如客谁能留?
南飞凫鸥北鸿雁,我亦天地无几求。
空山岁晏催客别,与子击筑歌四愁。
陌头鸡鸣曙光发,池上古木寒萧飕。
人生百年各有愿,养牛种橘亦得齐封侯。
梦觉有奇事,淅沥高瓦鸣。
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
秋稻既无及,蔬麦犹可耕。
侧耳恐复止,愿望深中情。
向来春夏交,流潦高入城。
秋旱理宜有,天道良难平。
大钧转万物,旋斡势孔轻。
仙瓢贮海水,安得尽注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