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四夜闻微雨》
《八月四夜闻微雨》全文
元 / 刘诜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梦觉有奇事,淅沥高瓦鸣。

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

秋稻既无及,蔬麦犹可耕。

侧耳恐复止,愿望深中情。

向来春夏交,流潦高入城。

秋旱理宜有,天道良难平。

大钧转万物,旋斡势孔轻。

仙瓢贮海水,安得尽注倾。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刘诜的《八月四夜闻微雨》描绘了诗人于夜晚梦醒后,听到微雨淅沥声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

首句“梦觉有奇事”,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发现有奇特之事发生,这里的“奇事”实际上是指他听到了雨声。接着,“淅沥高瓦鸣”描述了雨声在高高的屋瓦上响起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清冷的氛围。

“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两句,诗人由雨声联想到大地的干涸,但即便如此,听到雨声也让他感到欣喜,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生命之源的尊重。

“秋稻既无及,蔬麦犹可耕”点明季节,秋天的稻谷已经无法挽救,但蔬菜和小麦还有机会通过雨水得到滋润,继续生长。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侧耳恐复止,愿望深中情”表现了诗人对雨声的期待与担忧,担心雨声会突然停止,表达了他对雨水持续的强烈愿望。

“向来春夏交,流潦高入城”回忆了之前的春夏之交,雨水泛滥,城市被淹的情景,为后文的干旱做了铺垫。

“秋旱理宜有,天道良难平”指出秋季干旱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但人难以理解或接受这种不公,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和对公平的渴望。

“大钧转万物,旋斡势孔轻”运用比喻,将自然界比作一个巨大的调和器,转动着万物,暗示自然界的力量与平衡。

“仙瓢贮海水,安得尽注倾”以仙人的瓢舀取海水,却无法完全倾倒,象征着人类力量的有限,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微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农业、公平与自然力量的思考。

作者介绍

刘诜
朝代:元   字:桂翁   号:桂隐   籍贯:吉安庐陵   生辰:1268—1350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猜你喜欢

湘江静

暮草堆青云浸浦。记匆匆、倦篙曾驻。

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

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

沧波荡晚,菰蒲弄秋,还重到、断魂处。

酒易醒,思正苦。想空山、桂香悬树。

三年梦冷,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

屐齿厌登临,移橙后、几番凉雨。

潘郎渐老,风流顿减,闲居未赋。

(0)

烛影摇红.十月十四日寿藏春孟侍郎

千载风云,庆符良月先呈瑞。

旧家阴郭帝恩浓,圭衮公侯地。不道蝉联鼎贵。

对秋灯、依然风味。紫囊归去,绿野闲来,青毡都未。

琴鹤相随,小山花竹便幽意。

满襟和气是藏春,日觉诗名起。已动金瓯姓字。

早梅□,□□□□。□□□□,□□□□,□□□□。

(0)

绝句·其一

夜静山寒渐透衣,旋煨松火拥炉围。

忽听竹外篱门响,知是小童买酒归。

(0)

石孝立挽词

斯人已矣舟移壑,惆怅九原谁可作。

灵光长与孤月孤,幻化偶随落叶落。

人间好事平生有,留得芬香传万口。

杨侯宅畔蜀江边,霜立梅花醉哀酒。

伯仲如林吾所爱,俯仰十年无一在。

鬓边日月去如飞,老怀不待秋风悲。

(0)

代简寄壁山诸友慈洞砚

闻道诸郎长似林,临池已遣学山阴。

信传鸿翼兼双砚,物比鹅毛表寸心。

书札总无缘懒病,襟怀堪寄有孤吟。

归装准拟随春色,岁酒须留待细斟。

(0)

次韵刘阆州谢送菊岩春

山中有佳菊,足以配古岩。

饮酒对此菊,何用荐芳甘。

不妨玉山颓,对卧千载楠。

清赏不可共,妙句传巴南。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