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觉有奇事,淅沥高瓦鸣。
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
秋稻既无及,蔬麦犹可耕。
侧耳恐复止,愿望深中情。
向来春夏交,流潦高入城。
秋旱理宜有,天道良难平。
大钧转万物,旋斡势孔轻。
仙瓢贮海水,安得尽注倾。
梦觉有奇事,淅沥高瓦鸣。
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
秋稻既无及,蔬麦犹可耕。
侧耳恐复止,愿望深中情。
向来春夏交,流潦高入城。
秋旱理宜有,天道良难平。
大钧转万物,旋斡势孔轻。
仙瓢贮海水,安得尽注倾。
这首元代诗人刘诜的《八月四夜闻微雨》描绘了诗人于夜晚梦醒后,听到微雨淅沥声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
首句“梦觉有奇事”,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发现有奇特之事发生,这里的“奇事”实际上是指他听到了雨声。接着,“淅沥高瓦鸣”描述了雨声在高高的屋瓦上响起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清冷的氛围。
“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两句,诗人由雨声联想到大地的干涸,但即便如此,听到雨声也让他感到欣喜,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生命之源的尊重。
“秋稻既无及,蔬麦犹可耕”点明季节,秋天的稻谷已经无法挽救,但蔬菜和小麦还有机会通过雨水得到滋润,继续生长。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侧耳恐复止,愿望深中情”表现了诗人对雨声的期待与担忧,担心雨声会突然停止,表达了他对雨水持续的强烈愿望。
“向来春夏交,流潦高入城”回忆了之前的春夏之交,雨水泛滥,城市被淹的情景,为后文的干旱做了铺垫。
“秋旱理宜有,天道良难平”指出秋季干旱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但人难以理解或接受这种不公,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和对公平的渴望。
“大钧转万物,旋斡势孔轻”运用比喻,将自然界比作一个巨大的调和器,转动着万物,暗示自然界的力量与平衡。
“仙瓢贮海水,安得尽注倾”以仙人的瓢舀取海水,却无法完全倾倒,象征着人类力量的有限,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微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农业、公平与自然力量的思考。
暮草堆青云浸浦。记匆匆、倦篙曾驻。
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
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
沧波荡晚,菰蒲弄秋,还重到、断魂处。
酒易醒,思正苦。想空山、桂香悬树。
三年梦冷,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
屐齿厌登临,移橙后、几番凉雨。
潘郎渐老,风流顿减,闲居未赋。
千载风云,庆符良月先呈瑞。
旧家阴郭帝恩浓,圭衮公侯地。不道蝉联鼎贵。
对秋灯、依然风味。紫囊归去,绿野闲来,青毡都未。
琴鹤相随,小山花竹便幽意。
满襟和气是藏春,日觉诗名起。已动金瓯姓字。
早梅□,□□□□。□□□□,□□□□,□□□□。
斯人已矣舟移壑,惆怅九原谁可作。
灵光长与孤月孤,幻化偶随落叶落。
人间好事平生有,留得芬香传万口。
杨侯宅畔蜀江边,霜立梅花醉哀酒。
伯仲如林吾所爱,俯仰十年无一在。
鬓边日月去如飞,老怀不待秋风悲。
山中有佳菊,足以配古岩。
饮酒对此菊,何用荐芳甘。
不妨玉山颓,对卧千载楠。
清赏不可共,妙句传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