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春色过,此别路三千。
旅梦关山月,乡心风雨天。
马归湘竹外,城对楚江边。
去住何须叹,荆王自下贤。
河汾春色过,此别路三千。
旅梦关山月,乡心风雨天。
马归湘竹外,城对楚江边。
去住何须叹,荆王自下贤。
这首《送薛逸人归荆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
首句“河汾春色过”,以河汾之春景作为背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为离别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接着,“此别路三千”一句,直接点明了离别的距离之远,预示着分别后的相思之苦。
“旅梦关山月,乡心风雨天”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旅途中的梦境与现实中的乡愁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关山月”象征着旅途的遥远与艰难,“风雨天”则暗示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测,两者交织在一起,更显离别之痛。
“马归湘竹外,城对楚江边”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马儿在湘竹之外缓缓离去,城楼对着楚江,一静一动,一远一近,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凄美的画面感,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氛围。
最后,“去住何须叹,荆王自下贤”两句,诗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离别,劝慰友人不必过于悲伤,同时也暗含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这里引用了楚王的故事,借以表达对友人的尊重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传达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平生喜善类,遇之以青目。
广厦千万间,帡幪未渠足。
唯予自栖身,三椽乃蜗缩。
问之何为然,知足常不辱。
人生天地间,渺然如一粟。
侈心才动摇,曷厌溪壑欲。
纸帐煖有馀,蒲团眠易熟。
神游万物表,不虑此局促。
门外竞轩冕,卑哉蛮与触。
学禅见性本,学诗事之馀。
二者若异致,其归岂殊途。
方其空洞间,寂默一念无。
感物赋万象,儒悬镜太虚。
不将亦不迎,其应常如如。
向非悟本性,未免声律拘。
英师个中人,以诗隐浮图。
桃红柳青青,翠竹黄花俱。
误落世间耳,脱略公卿徒。
昨朝得东风,打包过江湖。
胡为来帝乡,叫阍彻宸居。
堂堂老阿师,道价东西徂。
住山垂一世,学子纷云趋。
寒潭风静练,皎月天心孤。
迩来只屦轻,片雪销洪炉。
愿言立强名,故事臣敢诬。
事成明当发,长吟入春芜。
从兹窣堵波,山雪閟天书。
顾我坐学省,兀兀如守株。
因君听篷雨,为谢故溪鱼。
吾乡本仙窟,石井尤奇特。
民物生其间,古来盖千亿。
惟师与我家,所居共阡陌。
少小初无殊,长乃分儒释。
术业虽不同,于道俱有得。
师为方外游,声价已籍籍。
象教久衰微,赖师振业席。
炉鞴与钳锤,信有弥天力。
果续佛慧命,作大善知识。
我虽登禁涂,无功亦无德。
但有忧国心,徒劳竟何益。
挂冠归林下,面亦无惭色。
知心独有师,相视笑莫逆。
每思共谈玄,倾倒此胸臆。
江浙遥相望,恨不生羽翼。
昨朝忽惠然,得得访泉石。
一见双眼明,欢喜几折屐。
第念我与师,彼此头颅白。
世路方艰难,老去合休息。
师既归故乡,不应复他适。
愿言却世缘,来伴我幽寂。
相看成二老,永为闾里式。
《机简堂自隐静归为万年主人访余林下相与道旧因以述怀》【宋·吴芾】吾乡本仙窟,石井尤奇特。民物生其间,古来盖千亿。惟师与我家,所居共阡陌。少小初无殊,长乃分儒释。术业虽不同,于道俱有得。师为方外游,声价已籍籍。象教久衰微,赖师振业席。炉鞴与钳锤,信有弥天力。果续佛慧命,作大善知识。我虽登禁涂,无功亦无德。但有忧国心,徒劳竟何益。挂冠归林下,面亦无惭色。知心独有师,相视笑莫逆。每思共谈玄,倾倒此胸臆。江浙遥相望,恨不生羽翼。昨朝忽惠然,得得访泉石。一见双眼明,欢喜几折屐。第念我与师,彼此头颅白。世路方艰难,老去合休息。师既归故乡,不应复他适。愿言却世缘,来伴我幽寂。相看成二老,永为闾里式。
https://shici.929r.com/shici/jsmr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