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无供养,时复饭胡麻。
不是桃源水,何人漱落花。
山中无供养,时复饭胡麻。
不是桃源水,何人漱落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自然与超脱的韵味。
首句“山中无供养,时复饭胡麻”,点明了隐士的生活环境与方式。山中资源有限,供养不易,但隐士却能自给自足,偶尔以胡麻充饥,展现了他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次句“不是桃源水,何人漱落花”,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桃源水”暗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之地,象征着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生活环境。“漱落花”则形象地表现了隐士在清流中洗涤身心,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情趣。整句通过对比与想象,突出了隐士生活的独特魅力与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隐士在山中自食其力、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的向往与实践。诗人李攀龙以细腻的笔触,将这种隐逸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宁静与和谐。
岁晚村荒,日斜潮落,冻开湖嘴。
芦根吐沫,又听爬沙声细。
爱双螯、霜浓更肥,横行那识渔人计。
任筠筐罩住,寒蒲缚好,卖来城市。还忆。瓶花底。
记解甲吹香,酒边亲递。秋光过了,又被酿成秋意。
便无肠、离情未谙,稻粱也合思故里。
负频年、独数尖团,盼到看灯里。
雾里凝眸,遥指点、青攒红簇。
浑不识、匡山远近,庐山面目。
峡口双龙波底吼,峰前五老云中矗。
羡此间、风景异人间,康王谷。停游屐,溪桥熟。
漾帆影,春江绿。爱莲花岭下,堪留信宿。
王粲新添怀古句,步兵不作穷途哭。
待船头、冷月向东升,吹黄竹。
一行雁影分飞骤,匆匆又催归棹。
画里看山,溪边得句,此去秋光应好。离多会少。
将怨雨愁云,做成怀抱。
小住为佳,北堂双鬓已垂老。刀环归计尚杳。
对花开姊妹,离梦频绕。
集号联珠,诗工咏絮,料理浮名须早。牵衣未了。
但泪湿罗襟,我心如捣。蓦地回头,夕阳迷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