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月二日同诸弟过夏华父水亭小饮》
《四月二日同诸弟过夏华父水亭小饮》全文
明 / 李流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四月二日天清和,夏家亭子熏风多。

扁舟出郭兴无限,三杯草酌颜先酡。

向夜蛙声闹深竹,中池星影牵微波。

歌残酒尽人不醉,篷底独眠愁奈何。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李流芳在四月二日与诸弟访问夏华父的水亭,享受夏日清风与美酒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惜。

首句“四月二日天清和”,点明了时间与天气,清新的春末夏初,阳光明媚,为后续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接着“夏家亭子熏风多”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温馨与舒适氛围的亭子之中,熏风轻拂,似乎能感受到微风带来的凉爽与惬意。

“扁舟出郭兴无限”描绘了诗人乘船出游的情景,远离城市的喧嚣,心情无限畅快。而“三杯草酌颜先酡”则展现了饮酒的乐趣,虽是轻饮,但已让诗人的面色泛红,体现了酒后的微醺与欢愉。

“向夜蛙声闹深竹,中池星影牵微波”两句,将视线转向夜晚,蛙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这宁静的夜晚伴奏;而池塘中的星星倒映在水中,随着微波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动与静结合的美丽画面。

最后,“歌残酒尽人不醉,篷底独眠愁奈何”表达了宴会结束后的感慨。虽然歌声与美酒都已消散,但心中的喜悦并未完全消退,反而在独眠篷底时,思绪万千,或许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或是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夏日水亭中欢聚的愉悦与短暂离别后的淡淡忧愁,既表现了自然之美的感染力,也反映了人情之味的深刻。

作者介绍
李流芳

李流芳
朝代:明   字:长蘅   号:檀园   籍贯:六浮道   生辰:1575~1629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你喜欢

赵七哥归并呈乃翁

前时秋熟不能留,愧此常生间阔愁。

见说长翁游隔郡,欣从重客到吾州。

阿咸唁戚因迂步,诸友适来如合谋。

居士闻斯须大笑,閒中离合等浮沤。

(0)

二月二日赠杜晦之

雨收晴色弄云阴,昨日鹅湖山下行。

四世交游嗟旧好,两人相与缔新盟。

閒身终岁悠悠过,华发经春种种生。

矫首武夷山六曲,安仁有酒定同倾。

(0)

寄刘小山武子老丈·其一

秦淮东畔得诗人,踏尽前朝陌上尘。

寺外残阳见光宅,苑迷芳草忆临春。

空馀王气金陵古,犹带歌声玉树新。

羸马倦童应独往,旧时明月恐伤神。

(0)

禅月台看梅

晴日禅台一树梅,似愁非怨向人开。

地销腊雪扶疏起,天近春云婀娜来。

立尽竹根空浩荡,坐移山顶更徘徊。

凌风却月诗何在,全藉清香发酒杯。

(0)

寄题邓器先北窗

古寺虚廊石壁阴,幽人高卧一窗深。

绝胜移病听朝鼓,大似归田理素琴。

棋酒定知交有味,轩裳得路可无心。

何时下榻容吾语,共挹清风抵万金。

(0)

苦旱·其三

孤坐焦心气不苏,炎风畏景逼头颅。

涧流已断无萍实,园圃俱荒失芋区。

絺绤纵施衣复汗,简编虽近墨难濡。

人嘲褦襶交游绝,头白昏昏发懒梳。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