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鸾鹤自成群,灌木连村望不分。
花洞品泉虫语细,月林沽酒麝香熏。
谢家池馆多青草,宏景楼台半白云。
何日看山寻石户,一枝筇竹叩斜曛。
春风鸾鹤自成群,灌木连村望不分。
花洞品泉虫语细,月林沽酒麝香熏。
谢家池馆多青草,宏景楼台半白云。
何日看山寻石户,一枝筇竹叩斜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乡村春景图。首句“春风鸾鹤自成群”,以鸾鹤翱翔于春风中,象征着马山人幽居环境的清雅与超凡。次句“灌木连村望不分”,写出村庄被茂密的灌木环绕,景色连绵,难以分辨彼此,增添了隐秘与恬静的氛围。
第三句“花洞品泉虫语细”,通过细腻地描绘花洞中泉水潺潺,虫鸣声声,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第四句“月林沽酒麝香熏”,则以月光下的树林和酒香四溢,烘托出夜晚的诗意与闲适。
第五、六句“谢家池馆多青草,宏景楼台半白云”,借谢家典故,赞美了马山人居所的古朴与优美,同时融入了白云缭绕的意象,更显其超脱尘世的意境。最后一句“何日看山寻石户,一枝筇竹叩斜曛”,表达了诗人对拜访马山人、一同欣赏山中美景的期待,以及手持筇竹在夕阳下漫步的闲逸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马山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敬仰,以及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热爱。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後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细雨澹无质,安得更有声。
如何却作泥,亦能妨晨征。
宿昔忽过暄,心知非坚晴。
何须暄晴极,然后寒雨生。
寒暄使人觉,妙物亦何曾。
剪剪自神妙,无乃与物矜。
造物本非作,观者或强名。
老夫近稍聋,此事无暇听。
平生感秋至,此意念已平。
独念老病身,颇不耐夙兴。
何时归故园,晏眠闭柴荆。
鸣鸡亦不留,好梦无吾惊。
他年忆此诗,惘如宿酒醒。
思归已可喜,而况真归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