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清风一布袍,百年风味也吾曹。
古人岂必今人是,且放先生酒处高。
五柳清风一布袍,百年风味也吾曹。
古人岂必今人是,且放先生酒处高。
这首诗《渊明(其二)》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五柳清风一布袍,百年风味也吾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淡泊图景,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与共鸣。
“五柳清风一布袍”,开篇即以“五柳”这一陶渊明居所的象征,以及“清风”与“布袍”的简朴生活场景,勾勒出一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清风”不仅指自然界的清风,更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而“布袍”则代表了物质生活的朴素与节俭,体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质。
“百年风味也吾曹”,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态度的认同与追求。这里的“百年风味”既是对陶渊明生活情趣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乃至所有追求精神自由之人的共同期许。诗人认为,无论时间如何流逝,这种简朴而富有内涵的生活方式,都值得人们去追求和享受。
后两句“古人岂必今人是,且放先生酒处高”,则从对比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古人与今人并非完全对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选择,不必盲目地追随或否定。在这里,“酒处高”不仅指饮酒的场所,更象征着精神的高地,鼓励人们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个人价值与选择的尊重。它不仅是一首对古代文人雅士的颂歌,更是对现代人生活态度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自由。
春风袅袅吹余寒,柳枝欲绿梅舒丹。
纤尘不起四郊净,白云澹荡天宇宽。
何处去天才一握,平津别墅饶芳药。
主人爱客兼爱诗,群公问字经过数。
良辰招客琴尊开,华篸珠履登春台。
旋脍银鳞出翠釜,还倾琥珀注深杯。
九州英彦蓬莱友,五十年中辈先后。
击钵哦诗诗尽成,薄罚停催金谷酒。
当筵日转层城霞,红亭绮榭流清华。
源头活水承太液,绚春题榜来天家。
岚光翠滴西山暮,漠漠微烟笼苑树。
树头鸟宿酒微酲,天际云归客初去。
东阁深沈淑景迟,风光咫尺怅攀追。
拈毫漫作邯郸步,一曲《阳春》和者谁。
惟圣能识圣,升闻畎亩通。
重华协于帝,上日遂受终。
温恭益浚哲,明目兼达聪。
四罪天下服,敷言试以功。
奋庸谐治理,亮采咨百工。
精一括典要,执两而用中。
愧承大宝命,兢业凛渺躬。
言述心敬慕,景仰五帝隆。
抚序权居北,占星壁在东。
斯干歌翰苑,于乐鬯儒风。
改殿当年异,登瀛此日同。
三台司道筦,二老亮天功。
乐具《卿云》奏,筵开《湛露》融。
底希光旧史,长此赞微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