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
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
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
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
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
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
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
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
此诗为苏轼的《江月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幽绝美的江景夜游图画。
"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表现了深夜时分,山间突然冒出一轮明月,连栖息于树梢之上的鸟儿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光芒所惊醒。这里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氛围。
"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这种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他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样的夜游,如同梦境般清幽绝妙,是他所追求的精神寄托。
"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中,“驱云”、“扫众宿”描绘了诗人驾舟行进于江面上的景象,而“俯仰迷空水”则是对这清澈江水和广阔天际的感受。这里通过动作的描述,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中,“幸可饮我牛”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月下畅饮,而“不须违洗耳”则是说这种清澈的江水,足以洗净心灵之垢,不需要其他世俗的干扰。这里借用“洗耳”,寓意超脱尘嚣。
整首诗通过对夜游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是苏轼在《江月五首》中所独具的一种意境。
行尽空房忽尽栏,竹光和月入亭寒。
壁间题字知谁句,醉把残灯子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