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令安期几岁年,梦魂春上曜真天。
白云影入飞泉碎,沧海波涵赤日圆。
竹叶成符丹自转,梧花栖凤色相鲜。
如何识路归来遽,身在齐州九点烟。
葛令安期几岁年,梦魂春上曜真天。
白云影入飞泉碎,沧海波涵赤日圆。
竹叶成符丹自转,梧花栖凤色相鲜。
如何识路归来遽,身在齐州九点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葛令安期的人物,在梦境中游历罗浮山的奇妙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日里山川的壮丽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首句“葛令安期几岁年,梦魂春上曜真天”以葛令安期为引子,暗示其非凡的身份与超脱的境界,梦魂在春天的引领下,翱翔于真正的天界,预示着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之旅。
接着,“白云影入飞泉碎,沧海波涵赤日圆”两句,通过白云与飞泉、沧海与赤日的对比,营造出一幅动与静、虚与实交织的画面。白云映照下的飞泉,破碎而又连绵不绝,象征着自然界的灵动与变化;而沧海中蕴含的赤日,圆润而炽热,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宇宙的浩瀚。
“竹叶成符丹自转,梧花栖凤色相鲜”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灵性的联系。竹叶仿佛是自然界的符咒,流转着生命的能量;梧桐花上栖息的凤凰,色彩鲜艳,象征着吉祥与高贵。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如何识路归来遽,身在齐州九点烟”表达了对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思考。在经历了这场梦游之后,诗人或许会感到困惑,如何在梦与现实之间找到归途?然而,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齐州,即山东济南,那里的天空如同九点烟雾般朦胧,既是对梦境的回望,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梦境与现实关系的独特感悟,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幽筑画中无,恁林园靓秀,亭榭清敞。
管领属闲人,支颐坐、镇日安排新赏。
银塘几曲,潆洄抱宅涵春涨。
住惯花天和月地,添个兰舟水上。
不须更觅篙师,有雪儿移棹,红儿弄浆。
长昼载茶烟,无人处、好试莲歌菱唱。
柳边斜系,夜阑只许鸳鸯傍。
多少他家桃叶怨,淼淼一江风浪。
记年时。爱银笺细字,佳客赌填词。
花影移帘,月痕过砌,敲句曾费闲思。
遍寻取、名流乐府,抄弹指、小本枕中携。
艳合红牙,豪参铁板,风调双宜。
每到九龙山畔,向文星光里,暗认幽栖。
心挂云峰,路迷烟树,孤艇东下依依。
幸刚遇、江头春鲤,附巴吟、寄与郢师知。
乞得圆明数颗,五色摩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