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先每惜中年别,此地曾闻大隐居。
扣箧待商杨子宇,经时迟枉阮公书。
固应不寐宵频起,却悔相过近较疏。
寥落故人今可数,秋风庭树意何如。
昔先每惜中年别,此地曾闻大隐居。
扣箧待商杨子宇,经时迟枉阮公书。
固应不寐宵频起,却悔相过近较疏。
寥落故人今可数,秋风庭树意何如。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的《送杨昀谷》。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离别的不舍。
首联“昔先每惜中年别,此地曾闻大隐居”描绘了诗人对友人过去经历的惋惜,以及对友人曾经隐居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过往生活的怀念。
颔联“扣箧待商杨子宇,经时迟枉阮公书”运用典故,以杨子和阮公比喻友人,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深入交流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离去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期盼。
颈联“固应不寐宵频起,却悔相过近较疏”抒发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夜不能寐,频繁起身的痛苦心情,同时对自己与友人交往不够密切感到后悔,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离别的哀愁。
尾联“寥落故人今可数,秋风庭树意何如”以寥落的故人和秋风中的庭树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离别的哀愁,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
忆昔乾道游璧水,君为秀孝侬博士。
逮今嘉泰归青原,侬为州民君刺史。
人生离合风中云,白发相逢有几人。
与君相逢又相别,不待折柳眉先颦。
如君岂弟民父母,春风风人夏雨雨。
忽然一夜飞秋霜,惊杀雁鹜兼豺狼。
政声无翼到天上,玉皇诏君登庙廊。
郎星卿月小借路,金华玉堂即高步。
中兴贤关育凤麟,向来未有秉鸿钧。
祗今丞相破荒了,第一衣钵当传君。
寒劲无遗暖,晴行失老怀。
叶飞枫骨立,萍尽沼奁开。
路好仍回首,泥残敢放鞋。
登临不须尽,留眼要重来。
水仙头重力纤弱,碧柳腰支黄玉萼。
娉娉袅袅谁为扶,瑞香在旁扶著渠。
春兰初芽嫩仍短,娇如稚子无人管。
瑞香绿荫浓如云,风日不到况路尘。
生时各在一山许,畦丁作媒得相聚。
三花异种复异妆,三花同韵更同香。
诗人喜渠伴幽独,不道被渠教断肠。
棘围深锁武成宫,华裾织翠青如葱。
谢公文章如虎豹,林间一啸四山风。
天下几人学杜甫,千江隔兮万山阻。
画地为饼未必似,更觉良工心独苦。
谁登李杜坛,浩如海波翻。
奄有二子成三人,古风萧萧笔追还。
我诗如曹郐,拆东补西裳作带。
令人还忆谢玄晖,昆崙虞泉入马蹄。
我愿四方上下逐东野,只有相逢无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