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一皂吏,三番遭配隶。
空馀悟真篇,带些铅汞气。
元丰一皂吏,三番遭配隶。
空馀悟真篇,带些铅汞气。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白玉蟾的作品,名为《高祖圣师天台紫阳真人赞》。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四句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尊崇。
"元丰一皂吏,三番遭配隶"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及,表达了主人公经历的坎坷与磨难。"元丰"是北宋时期的年号,而"一皂吏"和"三番遭配隶"则象征着被贬官或流放,这从侧面反映出主角色的不幸遭遇。
"空馀悟真篇,带些铅汞气" 这两句诗则透露出主人公通过修道悟到了某种真理。"空馀"暗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铅汞气"则是古代炼丹术语,常用以比喻修炼过程中去除杂质、达到纯净的状态。在这里,它象征着通过修行达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道家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精神追求,即在困顿中寻找内在的平静与超脱。这种对精神层面的探索与表达,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精髓所在。
呜呼,横槊奸雄骨已朽,铜雀虽存亦何有。
残瓴断甋更灰尘,文人好奇空宝守。
高台当日幸不倾,汉廷刀笔无公卿。
文举祢衡何处去,鹦鹉洲前恨不平。
老瞒空负文学名,祸人家国一老兵。
遗台废址堪作唾,鸲之鹆之辱眼睛。
吾家所好玉带生,不然五凤年砖亦怡情。
名人遗爱虽赝鼎,把玩犹胜饕餮觥。
闻说瓦出漳河底,百不一真欺墨史。
奸雄作伪无不为,后人一砚胡复尔。
当年作赋开邺宫,七子献颂争趋风。
岂知汉家成瓦碎,铜人露泣当涂中。
此砚流传良有数,奸人艳事非细故。
临漳不见铜雀基,石工夜发高陵墓。
莫道词臣贵,驰驱敢告劳。
星轺由驿路,使节出仙曹。
日下丝纶降,云间气象豪。
烟霞今揽辔,珠玉昔挥毫。
吏岂殊香案,途应拥羽旄。
金门传盛遇,玉尺喜亲操。
东壁西园属,南辕北辙遭。
月卿临照处,共荷圣恩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