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附京邑,戒坛生静机。
六尘谁度脱,三宝众归依。
海外旃檀供,阶前洞壑微。
曾闻诸佛祖,遗像此传衣。
兰若附京邑,戒坛生静机。
六尘谁度脱,三宝众归依。
海外旃檀供,阶前洞壑微。
曾闻诸佛祖,遗像此传衣。
这首诗描绘了万寿寺的宁静与庄严氛围。首句“兰若附京邑,戒坛生静机”以“兰若”(寺庙)与京城相连,暗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同时“戒坛”生出“静机”,点明了寺庙的修行功能和营造的宁静环境。接着,“六尘谁度脱,三宝众归依”两句,通过“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与“三宝”(佛、法、僧)的对比,表达了寺庙在超脱世俗烦恼、引导众生归依佛法方面的使命。
“海外旃檀供,阶前洞壑微”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庄严与神秘,海外的珍贵供品与寺内幽深的洞壑相映成趣,增添了寺庙的神圣感。最后,“曾闻诸佛祖,遗像此传衣”以“诸佛祖”的形象和“遗像”传递佛法,强调了万寿寺作为佛教传承之地的重要性,同时也寄托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寿寺环境、功能及历史传承的描绘,展现了其在佛教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般若贯华严,涅槃通宝积。
迷则龙宫海藏,悟则一字不识。
教演三伯馀会,度人无数百亿。
如今满目放光明,十二部经诠不及。
崔田彭族祖坟林,无欠无馀楼独立。
大千沙界纳其中,无说无闻真利益。
远祖近宗无不超,得意生身乘此力。
现存一族福绵绵,世出世间福何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