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旬卧病掩山扉,岩穴潜神似伏龟。
身世浮云渡流水,生涯煮豆爨枯萁。
红蠡捲碧应无分,白发悲秋不自支。
莫负尊前今夜月,长吟桂影一伸眉。
经旬卧病掩山扉,岩穴潜神似伏龟。
身世浮云渡流水,生涯煮豆爨枯萁。
红蠡捲碧应无分,白发悲秋不自支。
莫负尊前今夜月,长吟桂影一伸眉。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倪瓒的《中秋》,以个人的病中感悟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首句“经旬卧病掩山扉”描绘了诗人长期病卧山中的孤独与闭塞,暗示了内心的苦闷。次句“岩穴潜神似伏龟”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潜藏在岩穴中的乌龟,寓意深藏不露,静观世事。
第三句“身世浮云渡流水”进一步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如同浮云随流水而逝,无法把握。接下来的“生涯煮豆爨枯萁”则借煮豆燃萁的典故,寓言生活艰辛,处境困厄。
“红蠡捲碧应无分”中的“红蠡”可能指代美好的事物,但在这里却无缘得到,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白发悲秋不自支”则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自己在秋风中白发苍苍的哀愁。
尾联“莫负尊前今夜月,长吟桂影一伸眉”则是诗人对当下的自我宽慰,告诫自己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应辜负眼前的美好月色,要借月光下桂影的吟咏来舒缓心情,寻求心灵的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逆境时的坚韧与豁达,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