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竹屋未全消,寒雀梢头眼擘椒。
纸閤不烟梅自放,底能踏湿渡溪桥。
雪花竹屋未全消,寒雀梢头眼擘椒。
纸閤不烟梅自放,底能踏湿渡溪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后的宁静景象。开头两句“雪花竹屋未全消,寒雀梢头眼擘椒”通过对雪后竹屋尚存雪花和寒冷的鸟儿啄食樱桃的情形,展现出一幅清冷而生动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纸閤不烟梅自放,底能踏湿渡溪桥”则描绘了一种幽静无人的境地。纸制的窗棂上没有炊烟,表明屋内空寂无人;而梅花则在这宁静中自在地开放,显得格外清新脱俗。末了,诗人提及“底能踏湿渡溪桥”,则是说在雪后的积水尚未完全消退,行者依旧可以在湿润的溪桥上轻轻通过,这里的意象不仅传达了一种自然环境的恢复,也隐喻着一种对生命自然流转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清新脱俗,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雪后世界的宁静与生机。
沉绵既逾时,生死谁或访。
殷勤惠之书,畴昔固有望。
载观近赋诗,颇复献穷状。
功名岐则多,究竟策非上。
贾谊卒避灌,晁错终死盎。
孰愈安一区,随事享三当。
嗟我信畸人,逐食无定向。
转蓬真飘风,断绠遭逆浪。
悠悠任通塞,冉冉失少壮。
志愿老栖迟,耕宽筑夷旷。
霞尾千山赤,云腰几树连。
若非彭蠡正,当是洞庭偏。
岁月惊飞鸟,功名忆堕鸢。
开图若有感,归思忽无边。